沿着桃江县浮邱山乡白家河村的通村公路直走,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这里就是2017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刘艳红的水稻种植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艳红,女,1990年出生,一名看似文质彬彬的女孩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和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刘艳红说过她的内心很早就有了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作为一名农村走出来的有文化的年轻人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终于在2016年她同老公一起辞掉了上万的工作回到家乡,在亲朋戚友的不解和父母反对下,她顶住压力,毅然决然的扎进农村创业这条道路。
然而,刘艳红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2017年,在流转了上百亩的田地准备大干一场的她,却被一场突如其来洪水浇凉了心,稻田全部被洪水淹没,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洪水退去,可上百亩的稻田已经淹的不像样子,厚厚的泥巴把刚出土的青苗压得“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农田面临绝收,面对洪水淹没的稻田,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盖地,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在城市里好好工作安家,偏要回到农村创什么业,走在路上,村民也会指指点点,刘艳红夫妇也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所走的道路到底正不正确。在一番思考下,她想到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学到要坚持的创业精神,想到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倾斜支持,想到了培训班老师的谆谆教诲,想到了被新型职业农民看作娘家的农业局,她抹干眼泪,重新燃起信心,走访了乡镇农技站并报告了情况、联系了县农业局为她安排对接服务的农技专家请求帮助。第二天,县农业局就特派粮油专家上门对新农学员跟踪服务,指导种植技术,提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少的补救措施。乡镇农技站、农业保险公司也送来了补种的种子、化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基地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师傅们开着机车在田梗间来回穿梭。轰隆隆的声音响彻耳际,刘艳红夫妇一算计除去成本,除去请贫困户播种、施肥、打药的上万元工资外水稻种植净产值也有来6万多元,水稻种植扭亏为盈。
刘艳红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一心想着带领村民群众一起发家致富,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要想挣到钱,销售是关键”,在以前,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村民主要采取谷贩子统一收购谷粒的办法,刘艳红通过网络及市场的了解,为稻谷能更好的卖好价钱,她跟几位同样为种粮大户的叔叔合计采取了把稻谷拨出米粒来卖,叔叔们负责稻谷的加工、搬运、物流工作,刘艳红负责网络销售,市场业务工作。极大的保障了稻谷的最大利益化,更为很多的在家无工作的中老年提供打零工的机会,增强了大户对水稻的种植信心,对增收致富的信心。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米粒虽然卖出了高价但是稻谷壳不好处理,刘艳红一想现在农忙时节已经过去,农村现在就剩些老人、小孩、妇女了但是老人、妇女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传统的制作农产品手艺了,而且冬天就是熏制腊肉时期,于是通过上网查看了许多熏制腊肉的资料,实际考察了许多熏制腊肉的作坊并且走访了许多家庭熏制腊肉的老人、主妇请教传统熏制腊肉的方法,总结与实验,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的融合建立了一个熏肉的熏房,村民看到其不怕苦不怕困难纷纷跟随她的脚步加入了熏制腊肉的队伍中来。只要有村民需要,她都会热心的讲解指导。现在大米与腊肉已经销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了。
转发0评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