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啦井镇:菌藏青山里 朵朵鼓腰包
近年来,每到野生菌上市的季节,收购商就像赶集一样,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村庄。山村村民一头扎进山林采摘菌子,下山就能换成现钱,日均收入可达两三百元。
“今天收获还不错!”近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新建村村民蔡国亮夫妇又采了一大篮菌子,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
野生菌生长季节,在啦井镇,被雨水浸润过的林地,宛如一个被悄然唤醒的“宝藏盒”。饱满的野生菌破土而出,松茸菌、牛肝菌、鸡枞菌、鸡油菌……它们纷纷探出头来,撑开形态各异的小伞,模样惹人喜爱。这些小小的菌菇,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为当地铺就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致富之路。
清晨五六点,挎着竹篓、握着小铲的村民们便踏着露水进山,开启了一天的“寻宝”之旅。经验丰富的老手,都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在松针覆盖的林地上谨慎拨开落叶,或是蹲在栎树根部端详,凭借着“雨后三天出鸡枞,松树林里藏松茸”的老经验,他们总能精准地锁定目标。采菌的时候,他们更是小心翼翼,用小铲子贴着菌根轻轻一撬,既不损伤菌丝,又能让菌子完整地落入竹篓。
下午的村口格外热闹,收购商的货车刚一停稳,村民便提着竹篓围了上去,排起了长队。筐里的菌子还带着泥土和松脂的清新气息。“松茸100元一斤,鸡枞30元,牛肝菌12元,杂菌10元!”记账、称重、电子支付一气呵成,宛如一支欢快的丰收小曲。“每年我都上山采菌子,保守估计,一年下来也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呢!”长涧村村民杨桂全大叔满脸笑容。
野生菌不仅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丰富了大家的餐桌。每到饭点,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出野生菌独特的香气。无论是简单的清炒,还是与其他食材搭配炖煮,野生菌都能为饭菜增添别具一格的风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来自山林间的美味,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小小的野生菌,不仅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下一步,啦井镇将持续深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探索“两山”转化模式,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实惠,持续拓宽深山田野间的致富新途径,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生态带来的“红利”,鼓起“钱袋子”。(和坤)
来源: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转发0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