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指出,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低收入农民就能够在家门口利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赚钱养家了。#智慧农民#
那么,什么是以工代赈呢?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可以用参加工程建设的方式获得劳务报酬。
在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主要针对那些家庭非常贫困的低收入农民开展,以便让那些贫困的低收入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够赚到钱。
如果大家还不理解什么是“以工代赈”,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政府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便会拿出资金帮助当地群众打井、修水渠或修水窖,而这些工程都是需要投入人工的。当然,投入人工就需要开工资。那么,凡是参与了这些工程建设的低收入农民就能够拿到工资了。这就是“以工代赈”。
其实,在许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以工代赈”工作,比如,在去年的3月份,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花园村的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积极地参与了村子里由政府投资的修路工程,并且,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拿到了每天200元的工资。
再比如,在去年的时候,陕西省商南县的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积极地参与了由政府投资的地方建设工程,待工程结束后,政府向参与务工的246名务工群众一共发放了195万元工资,从而使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们在家门口就获得了劳务收入。
另外,现在的许多农村都有专职的保洁员,原则上来讲,这些保洁员也是在利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获取收入。
早在2019年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指出,一定要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当中,从而使大部分贫困群众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进而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指导意见》同时指出,一定要全面认识、深刻把握以工代赈的本质特征,坚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根本要求,积极发挥以工代赈资金的作用,从而帮助大部分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根据《关于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在近两年以来,以工代赈模式已经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推广,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次将以工代赈模式再次写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就能够充分说明:以工代赈模式将会得到大力推广,低收入农民在当地也能够打工了。
转发0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