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是出口创汇的小杂粮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红小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面积不稳,播种质量不高,不间、定苗,种植密度随意,只注重单一病虫害防治,中后期倒伏、早衰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红小豆产量的提高。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选用适宜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十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改麦收后早播为适当晚播 红小豆为短日照作物,播种过早,易徒长,中后期出现倒伏爬蔓现象;但也不能播种过晚,否则不能正常成熟。冀东地区夏播红小豆播期应改习惯的6月20~25日播种为6月23日到7月10日播种。
二、改平作为间作 红小豆与玉米等作物间作,较平作一茬红小豆可以增收500公斤左右的玉米或高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收入,解决红小豆价格偏低年度减收问题。小豆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以红小豆:玉米(或高粱)为4:2或2:1种植样式为宜,即2行玉米(或高粱)间作4行红小豆,也可以1行玉米(或高粱)间作2行红小豆。可采取适当缩小玉米株距的方法保证合理密度,实现红小豆和玉米双高产。
三、改铁茬播种为整地后播 改铁茬播种为整地后播,可以有效解决未经过耕翻整地播种时坷垃多、麦茬及秸秆影响播种质量、播后杂草、麦苗丛生等问题,有效减少缺苗断垄减轻苗期病虫草害。
四、改畜播为机播 机播能够实现红小豆播种深度一致,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红小豆机播,可以采用玉米播种机或红小豆专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按照要求的密度、深度和施肥量调试好播种机作业参数,进行机播。
五、改“白子下地”为种子药剂处理目前,红小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子未经处理直接“白子下地”,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改变“白子下地”的习惯,在播种前用种子量0.3�0���双或种子量0.4�0���磷拌种。药剂拌种后必须当天播种完,不能隔夜。
六、改习惯施肥为因地配方施肥 在红小豆生产中,农民施肥习惯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施底肥,二是底肥施用量偏大。不施底肥的地块往往中后期表现脱肥,出现早衰,病害严重;施肥量偏大的地块出现营养生长过盛,红小豆植株倒伏爬蔓。习惯施肥法严重地制约了红小豆单产的提高,应依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施肥量。一般肥力水平的地块,亩底施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底施氮、磷、钾有效含量均为15���合肥15~17公斤;高肥力地块亩底施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3公斤,或者底施氮、磷、钾有效含量均为15���合肥7~9公斤;地力较差的瘠薄地亩底施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8公斤,或底施氮、磷、钾有效含量均为15���合肥17~20公斤。
七、改留全苗为间定苗 红小豆出苗后不间定苗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豆苗拥挤,争水争肥争光,出现苗荒;同时,造成群体偏大,苗子田间发育不均,个体苗弱,影响产量。改留全苗为间定苗,在2~4片真叶时间定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八、改人工除草为化学除草 在红小豆播后苗前,每亩用12.5���净80~10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进行土壤封闭,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麦苗。出苗后,如果杂草较多,在红小豆2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用12.5���净80~100毫升,混加25���60~80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定向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除草要注意严格掌握药量,苗后除草喷头要戴防护罩,药液不能喷在红小豆植株上,防止除草剂药害。
九、改不中耕培土为花期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能助红小豆植株直立,有效减轻植株倒伏。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一般应在苗期、花期各中耕1次,花期结合中耕起垄培土。前期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在花期结合中耕培土1次即可。
十、改单防为三防 红小豆生产中,普遍存在只重蚜虫的单一防治,忽视病害防治和后期早衰问题,造成千粒重下降,影响红小豆品质。实践证明,改单一防虫为防虫、防病、防早衰“三防”是确保红小豆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防虫重点是蚜虫和红蜘蛛,防治蚜虫,可用10���啉2000~3000倍液或50���雾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每亩用8���杀螨乳油50毫升 70���乐水分散粒剂2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病主要是防治褐斑病、白粉病和锈病,褐斑病用70���锰锌500倍液或50���硫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0���宁2000倍液或12.5���利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于发病初期,每亩用20���宁乳油70~100毫升,对水20~30公斤喷雾。防早衰,红小豆中后期喷施0.2�.3���酸二氢钾溶液,微肥的应用可与中后期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收获前20天喷施。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