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镇茶山村为紫色页岩土质,土地裸露贫瘠,俗称“红色沙漠”,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业大户种植酥脆枣,产值上百万,带动近30名村民实现就业增收,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眼下,新河镇茶山村300亩酥脆枣挂果成熟,已陆续进入采摘期,果园基地里,农户们都忙活开了。一大早,今年6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唐美容,就背着竹篓来到山上采摘枣子,她说,自从酥脆枣基地建立以来,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还能拿到两到三千元的收入,心里非常的开心。
唐美容:每天在基地工作八个小时,日薪80元一天,对于家庭经济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酥脆枣基地,放眼望去,树上枣如玛瑙,清香诱人,一颗颗皮脆细嫩、汁多甘甜的枣子缀满枝头,圆润饱满,翠绿中泛着金黄。近段时间,天气晴好,光照充足,鲜枣成熟速度加快,每天都有慕名前来的市民到果园基地,体验采摘之乐的同时一饱口福。
游客王丹:我们是慕名而来的,我经常在基地采摘酥脆枣,比较好吃,很甜、很脆。
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杂草都难生长的贫瘠之地,出生新河镇茶山村的一个小山沟的王世荣,早年随父亲南下广东打拼,经过多年的创业,事业稳定,家庭美满,称得上村里的“佼佼者”。然而,漂泊在外的他,总是心系家乡。2012年,王世荣回到了家乡,租下了本村和邻村的2000多亩的山林和田地成立了世荣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外出考察,在种植油茶的同时,因地制宜,引进酥脆枣种植。
王世荣:原本计划种植油茶的,偶然一次在祁东吃到酥脆枣很好吃,很甜,很脆,含糖量也比较高。当时我就买了几万株苗子,把村里的山和田全部种酥脆枣。
凭着自己勤学肯干,王世荣在更新种植技术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在发展酥脆枣种植的同时,重点做好稳定产量、保证市场供应,并结合先进种植技术,采用拱棚覆盖、提高种植密度和改变整枝方法等技术,既提升品质,又提高产量。
王世荣:修枝、打顶、施肥这些技术现在比较成熟了,所以每一棵树都结满了枣子。
如今,基地的酥脆枣,销路不愁,每天都有顾客上门订购,与此同时,王世荣还与一些大型超市签订合约,实行订单式种植,不盲目生产,适度规模。由于效益好,基地还带动当地三十多名村民致富增收。(汪恋)
转发0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