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卞国新

2021-06-08 05:3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甘薯,也叫红薯、山芋、地瓜等,属于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甘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经济作物,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及经济价值。甘薯其性平,味甘。具有补中和血,润肠通便,减肥、抗癌的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成分;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酸,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的功效;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起到通便排毒的功效。甘薯还有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压和降血糖的功效。
一、选用抗耐病种,壮秧扦插。目前甘薯栽培品种很多,可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目的进行选择。但甘薯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极易感染积累病毒、细菌和类病毒,导致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病毒还会随着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秧苗已经成为防病治病,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经过脱毒的甘薯一般萌芽好,比一般甘薯出苗早1一2天,脱毒薯苗栽后成活快,封垄早,营养生长旺盛,结薯早,膨大快,薯块整齐而集中,商品薯率高,一般可增产30%左右。春薯育苗可选择日光温室育苗。夏薯可采用阳畦育苗。一般选用长23厘米,有5一7个大叶,百株鲜重0.8一1千克的壮秧进行扦插。壮秧成活率高,发育快,根原基大,长出的根粗壮,容易形成块根,结薯后,薯块膨大快,产量高,比弱秧苗增产20%左右。一般春薯每亩大田按40一50千克种秧备苗;夏薯每亩按30一40千克种秧备苗,才能保证用苗量。
二、坚持作垄栽培。甘薯作垄栽培,不但能加厚和疏松耕作层,而且容易排水,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尤其夏甘薯在肥力高的低洼田块多雨年份起垄栽培,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一般66厘米垄距栽一行甘薯,120厘米垄距的栽两行甘薯。
三、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条件下,栽秧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所以应根据情况适时早栽。麦套春薯在4月扦插;夏薯在5月下旬足墒扦插。采用秧苗平直浅插的方法较好,能够满足甘薯根部好气喜温的要求,因而结薯多,产量高。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中心环节。一般单一种植每亩密度在4000株左右,行距60一66厘米,株距25一27厘米。与其他作物套种,应根据情况而定。栽好甘薯的标准是:一次栽齐,全部成活。栽插时间的早晚,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因为甘薯无明显的成熟期,在田间生长时间越长,产量越高。据试验栽插期在4月底至5月10日之间对产量影响不大;5月20日后,每晚栽一天,平均每亩减产21.3千克,夏薯晚栽,减产幅度更大,一般在6月底以后就不宜栽甘薯了;遇到特殊情况也应在7月15日前结束栽植。
四、合理施肥,及时浇水,中耕除草。甘薯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趋势是前中期吸收迅速,后期缓慢,一般中等生产水平每生产1000千克鲜薯需吸收氮素4一5千克、五氧化二磷3一4千克、氧化钾7一8千克;高产水平下,每生产1000千克鲜薯需吸收氮素5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钾10千克。但当土壤中水解氮含量达到70毫克/千克以上时,就会引起植株旺长,薯块产量反而会下降,在施肥时应注意。生产上施肥可掌握如下原则:高肥力地块要控制氮肥施用量或不施氮肥,栽插成活后可少量追施催苗肥,磷、钾、微肥因缺补施,提倡叶面喷肥。一般田块可每亩施氮素8一10千克、磷5千克、钾6一8千克;磷、钾肥底施或穴施,氮肥在团棵期追施。另外,中后期还应叶面喷施多元素复合微肥2一3次。甘薯是耐旱作物,但决不是不需要水,为了保证一次栽插成活,必须在墒足时栽插,如果墒情不足要浇窝水,根据情况要浇好缓苗水、团棵水、甩蔓水和回秧水,特别是处暑前后注意及时浇水,防止茎叶早衰。
在甘薯封垄前,一般要中耕除草2一3次,通过中耕保持表土疏松无杂草。杂草对甘薯生长危害很大,它不但与甘薯争夺水分和养分,也影响田间通风透光,而且还是一些病虫寄主和繁殖的场所。中耕除草应掌握锄小、锄净的原则,在多雨季节应把锄掉的杂草收集起来带到田外。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化学除草方法省工见效快,灭草效果好。
五、搞好秧蔓管理
甘薯生长期间,科学进行薯蔓管理,防止徒长,是提高甘薯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春薯栽后60一110天,夏薯栽后40一70天,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中肥料分解快,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茎叶生长,高产田块容易形成徒长,这一阶段协调好地上和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力促块根继续膨大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应克服翻蔓的不良习惯,坚持提蔓不翻秧,若茎叶有徒长趋势,可采取掐尖、剪老叶等措施,也可用矮壮素等化学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同时甘薯也是喜钾作物,可喷些磷酸二氢钾、草木灰等促进块根生长。
六、适时收获
甘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但是收获的早晚,对块根的产量、留种、贮藏、加工利用等都有密切关系。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在15℃左右,块根停止膨大,在地温降到12℃以前收获完毕,晾晒贮藏。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2636

2021-06-08 14:30

分享学习好处多。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381

2021-06-08 11:25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891

2021-06-08 07:07

不错不错!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