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

昶瑞

2020-02-08 22:0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大豆病虫害高清图谱和防治
大豆根腐病


发病根部症状
发病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危害减轻。病株根部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甚至危害侧根。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是结荚少,粒小。
发病规律
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致病菌可以附着在种子上使幼苗出土前就发病。所以大豆连作地块发病重,连作年限越久,发病越重;春季低温及低洼地或连续降雨易发病,播种过早、过深、幼苗出土慢及重茬、耕作粗放地块一般发病也很严重。
防治方法
①与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及时翻耕、平整细耙,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播种前使用种衣剂拌种,在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
大豆菌核病



豆荚发病症状


病株枯死状
发病症状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幼苗期发病先在幼苗茎基部发病并向上扩展蔓延,病部呈深绿色湿腐状,有白色菌丝体,病势加剧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一般在茎部或茎基部产生暗褐色不定形或条状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成一段段病斑,后呈苍白色以至枯死。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其中杂有大小不等鼠粪状菌核。
发病规律
大豆菌核病由核盘菌引起。在病源菌充足的条件下,田间湿度成为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高湿利于菌核病的发生,干旱少雨则发病轻。据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发病率最高的是豇豆茬,而当前茬为油菜的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出20—50%。
防治方法
①使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病田应在收割后进行深翻,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并将病残体清出田外,减少病源。

②药剂防治:目前对菌核病防效较好的药有50%腐霉利、40%菌核净、25%咪鲜胺、50%异菌脲,用量为每亩100g,一般于发病初期喷一次,7~10天后再喷一次。喷施以上药剂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防治效果。


大豆灰斑病


发病叶片症状


发病豆荚和茎秆症状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荚和种子。在叶片上先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部分灰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色。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色,边缘暗色状似“蛙眼”。
发病规律
大豆苗期低温多雨发病严重,常造成大量缺苗;大豆重茬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严重;过分密植、田间杂草多、造成植株郁闭,通风透光差或将大豆种在低洼易涝土壤水分饱和的地块上灰斑病发生严重。在大豆花荚期降雨多、湿度大有利于灰斑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应采取避免重迎茬、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等措施,以减少越冬病菌。还应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以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等。

②药剂防治: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防治2次。


大豆霜霉病


发病叶片症状


发病豆荚症状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及豆粒。幼苗发病,从真叶或其它复叶叶片茎部开始沿叶脉出现大片褪绿斑块,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成株期复叶上的病斑散生,病斑呈现圆形或不规则的褪绿黄斑,后期变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
发病规律
土壤温度低利于发病,当发病期遇到多雨、湿度大、温度高低交替发病重,苗期发病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与其它作物轮作2年以上。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35%甲霜灵粉剂、8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都可以,用量为种子重量0.1~0.3%。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180g每亩;或722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70ml每亩,或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75ml每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喷洒一次。注意阴雨天、大风天、中午炎热时段、有雾或露水大时不能喷药。


大豆紫斑病


发病叶片症状


发病豆荚症状
发病症状
叶、茎、荚、种子均能感染此病。
①叶片。初生圆形紫红色小斑点,主要沿中脉或侧脉的两侧发生,条件适宜时,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脉上的病斑紫褐色,长条形。严重时叶片发黄,湿度大时叶正反两面均产生紫黑色霉状物。
②茎秆。病斑呈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后期呈灰褐色,具光泽。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
③豆荚。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灰斑灰黑色,荚干燥后变黑色,生紫黑色霉状物。
④种子。病斑不规则,仅限于种皮,不深入内部,症状因品种及发病时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多呈紫色,有的呈青黑色,在脐部四周形成浅紫色斑块,严重的整个豆粒变为紫色,有的龟裂。
发病规律
开花期和结荚期多雨,气温偏高,均温12.5-27℃,发病重;连作地及早熟种发病重;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与禾本科或其他非寄主植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剔除带病种子,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②加强水肥管理。清沟排湿,防止田间湿度过大。苗期用液肥300倍液喷施一次,结荚后和膨粒期各用200-300倍液喷施一次,促进植株长势繁茂,增强免疫力。

③在开花始期、蕾期、结荚期、嫩荚期各喷1次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每亩喷配好的药液55升左右。


大豆锈病


发病叶片症状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症状非常明显易辨认,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致叶片早枯。
发病规律
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每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大豆立枯病

发病幼苗症状


病株枯死状


发病症状
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发病规律
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栽培管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或者加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减轻发病。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

②拌种:用种子量0.3%的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采用25%甲霜灵0.3kg拌大豆种子l00kg。

③苗期灌根: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500倍液等。

④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开始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800倍液,或54.5%恶霉·福美双1500倍液,或3%恶霉·甲霜灵水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


大豆花叶病


发病叶片症状
发病症状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病害症状比较多样,因病毒种类、大豆品种、侵染时期及环境条件而变。常见的是花叶皱缩、沿叶脉疱状斑、叶边下卷、顶枯、植株矮小、局部或系统性畸形或坏死。一旦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新叶都会出现花叶(以此可以与除草剂引起的局部要害进行区分)。
发病规律
生产上使用了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介体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②防治虫害: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


线虫危害植株后症状
发病症状
胞囊线虫主要危害根系,发病初期叶片缺绿,逐渐黄化,严重时矮化,叶片黄化,生长瘦弱,逐渐干枯而死。大豆胞囊线虫初侵入根系时,根表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根系发育变弱,造成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根部表皮龟裂,易受其他真菌或细菌侵害引起腐烂,根内雌虫成熟后露出根表,在根上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小米粒大的肉质颗粒,即线虫成熟的雌虫。
发病规律
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灌溉、流水及未经腐熟肥料。种子中夹杂的胞囊可远距离传播病害,是病害传播到新区的主要途径。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或干旱贫脊土壤适于线虫生长发育,碱性土壤更适合于线虫生活和繁殖。大豆连作和迎茬种植,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较重,种一季非寄主作物后,线虫数量急剧下降。
防治方法
①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连作、重茬,做到合理轮作。

②药剂防治提倡施用5%阿维菌素(兴柏克线)或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此外也可用3%克线磷5kg拌土后穴施,效果明显。虫量较大地块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地施2~4kg或5%甲拌磷颗粒剂8kg或10%涕灭威颗粒剂2.5~5kg。
大豆霜霉病

由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蔓延
初生褪绿色小点,扩大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黄色病斑
大豆灰斑病


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型,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
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
大豆褐斑病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 8月上旬开始发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苗期染病 病株子吉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族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


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8年以上,最多可达11年。
大豆细菌斑点病



大豆立枯病


早衰

蓟马蚜虫危害

药害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3

771216

2020-02-12 22:15

长知识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87

2020-02-11 11:5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幸福远航

2020-02-11 11:1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黑土农夫敏哥

2020-02-09 12:4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昶瑞

2020-02-09 11:3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种植大棚大田作物

2020-02-09 10:06

科学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贾石

2020-02-09 10:0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458

2020-02-09 09:3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89

2020-02-09 09:2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524

2020-02-09 08:5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曹军兰

2020-02-09 08:57

预防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青年168

2020-02-09 08:39

预防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506

2020-02-09 08:1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755

2020-02-09 08:0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671

2020-02-09 07:3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小儿

2020-02-09 07:29

豆类不能连植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0-02-09 07:12

很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0-02-09 07:12

很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03

2020-02-09 06:4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58

2020-02-09 06:4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