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农资不赊账,是赊账不起了

月公子二月

2025-10-31 10:5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到了年底,厂家叫打冬储款,下游的客户又还没有结款,这是农资行业最难受的日子。
我们的原则是不赊账的,但是有一些客户,总要支持一点,一旦破例,就会有无数的应收账款。
很多都是奔着同理心,自己困难也要支持一下客户,但是很多人没有如约付款,好朋友,也翻脸变成了仇人,对簿公堂。
有人确实困难,白眼狼也不少。赊账找你赊账,现金找别人拿。拿到了钱拿去换车,别人的账单先欠着,能拖一天是一天。
前面两年还不还钱的客户,我们准备材料,走法院程序了,如果你欠款已经超过两年,还是自觉还了吧。
请神容易送神难,赊账容易收账难。其实,哪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吧。
有借有还,也是一个悖论,还其实还是为了下次借。在利益面前,人性的丑恶,一览无余。
今天拿收据去给客户,他爽快的结款了,老板家大业大,农业就是玩玩而已,不差钱。
有钱,才能做好农业,其他也是。抠抠搜搜,投资不到位,不上不下的,很难受,以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链,不要玩农业,忠言逆耳。
桂北人的思维和桂南区别大。桂北大部分的人,做农业是减法,省出来的成本,就是利润,桂南人做加法,多投资,争取多收益。
路过钟村,草莓已经初现模样。草莓品种最合适小农经济,大规格种植在偏远地区不显示。
草莓是损耗极高的产品,一般都是做采摘体验园,浙江人在全国种草莓,浙江人也漂洋过海,到了非洲去种地。
不看好在本地种草莓,但是也总比种田强。小农经济,做不大。也跟思维有关系,从种田转过来种经济作物,一般都种植不好,思维固化了。跨行过来的人,有可能是黑马。
下午又接待了一波业务员,其实找我作用不大,一个店面的体量就这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稳定的群体客户,做零售也是。
回到小区,村上阿姨挑红薯芋头来买,买了几斤。这种以前被当做粮食充饥的产物,如今变成了粗粮,膳食纤维食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