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是宝 还得卖好(三农微观察)
常 钦
辣木产业发展的尴尬,折射出小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难题。破解瓶颈,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辣木又叫“木本蔬菜”,可谓全身都是宝:枝、叶、花、果、种都能开发,营养价值高,既可用于食品,也能用于保健品、药品等。这几年不少地方纷纷开发辣木,辣木酒、辣木茶、辣木酸奶,产品琳琅满目。一夜走红的辣木产业效益如何?跟几家企业一打听,结果竟大跌眼镜:短短几年,辣木粉从每公斤300元跌到三四十元,有的农民开始砍树挖树。不少人担忧,辣木产业会不会重蹈石斛、玛卡等产业的覆辙?
前些年,石斛产业高速发展,大家蜂拥而上,产量多了,价格大幅下滑,育苗企业减产,不少农户受损。在南方,随着玛卡市场升温,资本大量涌入,一斤卖到上万元,泡沫破灭后,不少农民血本无归。辣木从自身特点看,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但是如果任由市场炒作,盲目发展,面积上去了,价格很可能跌下来,虚火之后,受伤的是产业和链条上的农民。
辣木产业发展的尴尬,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常常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对于大多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而言,什么赚钱种什么,没有组织引导,很容易造成盲目生产,一哄而上,一段时间内某个农产品生产过剩,出现价格跳水,甚至卖难,陷入困境。另外,生产粗放,不少农产品标准缺失,无法应对市场个性化需求,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卖不上好价钱,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安全,相比之下,农产品供给总量足但大路货多、高品质的少,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对于辣木产业而言,就是要应对新形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经营、高质量发展转型,注重市场流通、品牌培育,完善产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供给水平,稳定市场。
作为新兴产业,辣木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而要让消费者选择。目前消费者对于辣木的认知度不高,要实现优质优价,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走近辣木,通过实实在在的感知,了解这个产品的信息。引导科学理性消费,避免夸大宣传、恶意炒作。另一方面,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能只盯着做“高大上”的珍品。只有让消费者认可,才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行得远,种植的农民才能真正受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形成合力很重要。当前,我国辣木产品多、品牌多、企业多,但多而不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市场准入没解决,产品市场不规范。要想有长足发展,必须抱团作战,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共同推动制定辣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要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高效种植,利用新的种植和管理方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的转变。
努力营造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辣木产业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转发2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