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玉米粗缩病,一些地方也经常叫做“玉米小矮子病”,是玉米种植过程经常遇到的一种病毒病害类型,该病毒的名称叫做玉米粗缩病毒(MRDV)。
虽然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病受害,但又以玉米苗期、晚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受害最严重,而且北方玉米要比南方玉米受害重。患有病毒病的玉米,节间粗短、植株矮小、长势缓慢,土壤中的根系又少又短,虽然中上部叶片密生短尖但不拔节,而且轻则穗短、花少、籽粒饱实,重则不能抽穗、无花粉、籽粒极少。
玉米粗缩病,可以发生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内,苗期和成株都会发病,但以苗期受害情况比较重。
玉米大多在幼苗4叶前开始染病,到5-6叶期时开始表现出病害症状,到9-10叶时植株常会出现极为显著的矮化现象,株高大约只有正常苗株高的一半左右。在病发初期时,玉米幼苗的心叶基部和中脉的两侧多出现油浸状透明的退绿虚线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斑点会不断增多,并扩展到整个叶片,不仅会造成心叶小、宽、短、硬、厚等症状,而且叶片的颜色也会有翠绿变浓绿,叶背会顺着叶脉出现蜡目状且比较粗糙的白色凸起条纹,导致心叶无法正常舒展开;当受害并病株长到9-10叶时,苗株下部离地面比较近的茎节会变得膨大,上部的茎节会变得非常短粗,顶部的叶片密生成簇状,不但病株十分矮小,而且根系又少又短,根茎交界的地方又明显的变褐木质化现象。一般来说,玉米长到10叶后,抗病性会逐步增强,病发情况也会大幅减少。
正常来说,受害比较轻的玉米苗株,植株植株十分矮、长势比较缓慢,大部分都能抽出比正常植株穗轴短一些的雄穗,但也有个别植株雄穗无法正常抽出,同时病株上的雄花花粉少、雌花花穗短小,果穗结实率比较低,而受害比较重的玉米苗株,直接会导致雄穗、雌穗无法正常抽出、花粉极少或无花粉、花穗分枝少,不但花穗容易过早干枯死亡,而且即使有抽出的花穗,也大多无法结实,会出现果穗畸形、果穗小、果穗结实率低、果穗上无籽粒或者籽粒极少的现象,减产量十分严重,更甚者会绝收。
玉米粗缩病发生后,基本上很难治愈,所以在防治管理上重在前期的预防,而防治的根本在于控制住病毒源头、切断掉灰飞虱传播途径,并通过调整玉米的播种期错开灰飞虱与粗缩病度的高发期。
1、注意品种预防,但不可过多依赖品种
虽说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具有不同的抗性,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有利于减少或降低粗缩病的发生情况,但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玉米品种暂时没有抗粗缩病较好的品种,大多数品种仍然属于易感病品种。所以在玉米品种上一方面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比如说以前的鲁原单14、鲁单50、农大108、中玉4号、登海1号等),另一方面又不可过度依赖品种的抗病性。
2、调整好播种期,改变播种方式,错开病发高峰期
对于春玉米来说,不可过晚播种,建议把播种期适当提前,只要播种条件适宜,最好能在4月中旬前完成覆膜播种,力争在使玉米幼苗在5月底灰飞虱迁徙高发期前长到10叶以上,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情况。
对于夏玉米来说,不可播种过早,建议把播种期推迟到6月10-15日之后播种,这样有利于使灰飞虱带毒迁徙高峰期与玉米感病高峰期相错开,这样能够大幅减少夏玉米苗期感染粗缩病的情况。
在种植模式上来说,建议一些习惯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改为麦收后直播玉米的方式,这样也有利于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如果一心想进行玉米套种,也应当尽量推迟套种的时间,建议把玉米套种的时间推迟到麦收前5天左右时。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播种,都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温湿度、品种特性以及作物茬口等灵活决定,不可盲目的照搬照用。
3、清理杂草、消灭灰飞虱,控制住传播源
上面已经介绍过,田间地头的杂草是玉米粗缩病和灰飞虱的主要寄主,所以要想在粗缩病防治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就必须全面彻底的清草除虫。
一方面,在小麦返青后和小麦灌浆初期时,建议使用扑虱灵、吡蚜酮、噻嗪酮或其他具有胃毒触杀功能的药物进行喷施兼杀灰飞虱,不仅要到喷打田间,对地头四周附近的杂草都要全面喷施到,以此来控制灰飞虱的田间数量。
转发0评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