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马铃薯枯萎病,一般在薯苗开花前后陆续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为被害苗珠仅部分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但早晚恢复正常,很象缺水的症状,慢慢会遍及全株,最后全株枯死,病株基部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病菌,茎基部收缩,切开后里面呈黑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一旦幼苗受害,全株会枯萎死亡。
1、菌源。土壤、种子、农家肥、育苗床土等都有可能是该病的菌源。
2、发病条件。温度高、湿度大、重茬是枯萎病的发病条件,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8度、田间湿度达到65%以上时容易发生该病,低洼地块容易积水、连年种植地块易发生该病。
3、传播途径。马铃薯枯萎病的传播同其他作物枯萎病的传播是一样的,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靠雨水或者浇灌水传播,发病中心一般从田间低洼处开始,然后向周围蔓延,从根系有伤口或表皮破裂的植株开始侵染。
4、危害症状。枯萎病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不管什么植物只要发生枯萎病,植株地上茎部维管束就会变为褐色,但是马铃薯枯萎病不仅植株的地上茎会变成褐色,地下块茎同样也会变为褐色。
通过日常种植经验得知马铃薯枯萎病有以下几个发病特点:
一,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发病比较多。生长后期由于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枯萎病菌入侵。
二,营养不足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缺乏水份或者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引起营养不足。
三,连续重茬种植发病严重。马铃薯枯萎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上一茬作物遗留的枯萎病菌随着雨水很容易从创口处传到本茬作物上。
防治土豆枯萎预防为主,病应该在种植之前,整地是就开始,平整土地不能涝洼积水,有利于大雨排涝,管理时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翻地时撒入复合微生物菌剂,菌种成活以后会大量繁殖,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减少病源菌的数量,使作物减轻侵染的几率。种植之前使用药物将土豆种杀菌,等到出芽生长期,按时的使用药物喷淋茎杆预防,一旦发现及时的治疗,以免扩散造成损失!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效果较好,下面来看看具体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植物倒茬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选用无病菌的脱毒薯块,杜绝种薯中带病传染。
(3)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或者浸种,晾干以后再进行播种。
(4)发病重的地块,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5)发病初期可采用药物防治,可用不同浓度的多菌灵进行叶面喷施或者灌根。
转发0评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