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全世界已知蓟马种类有6000多种,我国约400多种。柑橘园内的蓟马种类很多,近些年来蓟马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蓟马危害作物的“凶器”——独特的锉吸式口器会锉破植物表皮组织吮吸植物汁液造成为害。了解蓟马并在适当的时机防治,除虫效果又快又高效。
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最适宜它生存的温度是23℃~28℃,一年四季均会危害作物。蓟马危害作物时会利用自己的锉吸式口器,先锉伤寄生表皮后再吸食汁液,使其表皮细胞被破坏。
由于蓟马个体微小,体长一般为1~2 mm,有些种类甚至只有0.5mm,常隐藏在植物的各部位中,为害初期常被人们忽略,往往在严重危害后才引起注意。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区江西赣南地区是我国蓟马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
嫩叶受蓟马为害后,叶片扭曲变形,叶肉增厚且易碎裂、脱落,在叶脉两侧会呈现银白色。受害嫩芽不能继续生长,危害早而重的呈丛生状芽,受害轻的嫩梢生长衰弱,瘦长而扭曲,受害处表面呈灰白或灰褐色。在其上抽生的梢短而弱。嫩叶受害处多在中脉附近或叶缘。展开时受害叶多向正面纵卷,叶狭长呈柳叶状,表面呈灰白或灰褐色,表面无光泽。
受为害的幼果果皮组织被锉伤,待果实长大后出现银白色疤痕,一般呈环状出现在果蒂周围。有些蓟马取食后疤痕不规则,而且可能出现在果实的侧面或靠近叶片的地方。果实以直径4cm以下的幼果受害重,大果受害较轻。
防治蓟马关键在于两个时期——花前期和花期,这两个防治窗口期做好蓟马的防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
1.物理防治。加强橘园管理,适时清园,铲除果园内野生寄主;烧毁枯枝败叶以及杂草,减少蓟马生存空间和越冬虫源;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强柑橘树势;园内或附近不要种植花生、烟叶、葡萄、豆角等易受蓟马危害的作物。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蓟马可以利用捕食性的螨类、蜘蛛、蝽类等昆虫。其中,利用中华微刺盲蝽防控棕榈蓟马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东亚小花蝽、中华草蛉幼虫、南方小花蝽和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防控也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在利用虫生真菌防控蓟马的研究中发现,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目前用于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有绿僵菌、白僵菌、蜡蚧轮枝菌、食虫菌等。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蓟马仍然是当前的主要防治手段。谢花后有5%-10%的花或幼果有虫或幼果直径达1.8厘米20%的果实有虫,即应开始施药防治。可以喷洒10%吡虫啉1500倍~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啶虫脒、噻虫嗪等进行防治;使用高档药剂有乙基多杀菌素,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地面枯枝落叶和杂草也需要进行喷药处理,因为蓟马群体隐藏在植物各部位,喷施化学农药容易形成落花,因此应选择以生物农药和低毒效的农药为主;使用农药时还要注意轮换施用,避免蓟马产生抗药性导致降低防治效果。
转发0评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