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丽江市广大山区农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既是山区人民的主要口粮、牲畜饲料及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对促进丽江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规程的形成过程
针对山区马铃薯生产无灌溉条件,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前期(播种到出苗)干旱缺水,影响出苗及前期生长;中后期降雨集中,降雨量多,导致植株徒长,晚疫病发生严重,以及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塘播稀植方式种植,普遍存在种植密度稀、耕作层浅、偏施氮肥、不防治病虫害、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总结出“马铃薯平播后起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为使这项技术更加全面和准确,便于学习和掌握,引导广大薯农进行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初,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向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建立“丽江市山地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的申请,并得到批准实施。通过努力,在玉龙县太安乡实施了32000多亩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果。丽江市及玉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实地察看后,认为,示范区办得很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建议制定地方标准,并指导开展标准的起草工作。在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帮助下,《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于2014年2月10公布,4月10日实施。
规程的应用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的公布实施,使丽江市马铃薯生产有了第一个地方标准,明确了大春马铃薯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技术要求包括马铃薯品种、肥料、农药的选择使用等详细技术要点和参数,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薯农的学习掌握及应用。丽江市农业局把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作为科技增粮的主要措施,作为马铃薯高产创建、产业扶贫、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推技术,建立示范样板,组织现场观摩,加强技术培训,极大地促进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2020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18万多亩。
规程应用的效果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具有前期抗旱,后期排涝及减轻病害发生并有利于结薯,以及使用手扶拖拉机组合式犁头实现耕地、中耕、培土、收挖的全程小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收入的显著特点。
多年应用结果,平均亩增鲜薯225.2千克,增16.6%,减少劳动用工3个至4个,每亩增收节支400元至500元,增产增效显著。同时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薯农有了休闲娱乐的时间,从而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科学施肥和用药,降低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优良品种及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等丰产配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丽江马铃薯产量及效益不断提高。2017年、2019年创造了亩产4804.5千克、5102.53千克的丽江马铃薯高产纪录及云南高海拔山地马铃薯高产纪录。“十三五”期间,全市马铃薯单产连续突破1400千克、1500千克、1600千克3个大关;202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5.61万亩,总产59.51万吨,产值10.71亿元,亩产1671.2千克,分别比2015年增3.2%、24.3%、55.2%及19.1%。马铃薯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尽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偏远山区仍然未能全面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加大投入,加强丽江市农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促进丽江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转发0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