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浦口镇农村,只见满目春色,一派生机盎然。洁白的大棚,碧绿的蔬菜,金黄的油菜花。这里,是醴陵市浦缘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基地的创办者是黄建明,一个看似柔弱但却内心强大的女子,当地闻名的新型职业农民。#智慧农民# #隆平培训# #新农社区#
黄建明,是醴陵市浦口镇铺保丰村农民。与其他农村青年一样,中学毕业后,怀揣梦想,到工厂打工。几年过去了,她并没有捞到第一桶金,只收获了淡淡的忧虑。日子虽然清闲,却没有属于自已的创业平台,她做梦都想打出一片属于自已的天地。2005年春节,她再次陷入深思,人生道路该怎样走。浦口镇是一个工业经济发达的地方,很多农民洗脚上岸,当了产业工人,作田种地的积极性不大,兼业化程度较高,农田开始出现季节性抛荒,个别丘块还长出了大大小小的树苗。在她的印象中,这里,可曾是谷浪飘香的沃野。心中感到有些疼惜。多好的田地啊,怎么就荒成这样了呢?联想到自已四处打工,寻求致富之路,可眼皮底下的田地却荒着,这不是一种讽刺么?这一夜,她失眠了。次日,和丈夫商量后,黄建明作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从田地中辟出一条致富路!于是,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朋,买回了大型旋耕机,将那些荒芜的田地整理出来,种上了70亩水稻。在搞好自己的生产的同时,还尝试着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服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年时一算,除去成本,赚了5万多元。首战告捷,给了黄建明巨大的信心!田里有甜头!次年,自掏腰包,修水坝、搭田岸、疏水沟,垦荒地……没日没夜穿梭在田头地尾。200多亩荒地再次翻滚着重重稻浪。村民们投来了钦佩的目光。黄建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条路没有走错。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浦口镇致富能手,醴陵市优秀种粮大户,荣誉接踵而至。志向远大的黄建明并没有满足。而是在想,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种不完广阔的田野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农民没有找到致富的路子。2010年,浦缘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接着,农机服务合作社,油菜种植合作社先后挂牌,总注册资金200万元。黄建明带领有115名成员的航空母舰起航了。一年四季,38台农机奔涌在渌水之滨,1300多个农民跟着合作社前进在致富的道路上,2080亩田地成了她表演的舞台,80多万元的年收入成了土地流出户的额外收入,近500万元的产值是昔日荒地结出的丰硕果子。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横亘在黄建明面前的拦路虎又何止一个?病虫危害,水旱灾害,产品销售,成员管理,成本控制……为逐一消灭这些大老虎,黄建明费尽了心思。她,积极参加各级农业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掌握了全套无公害生产技术,学会了电脑,学会了财务管理,学会了……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建立了技术快速沟通通道,合作社的基地成了专家技术攻关和推广示范的前沿阵地。院士、教授、专家来了,新的品种,新的技术,新的成果纷至沓来。找部门、跑市场、谈合作、交朋友、强管理、优服务、铸品牌。市场向她敞开了大门。学校、机关、企业、酒店、超市,到处都有她付出的心血,都有浦缘配送的蔬菜和大米。生产基地上。有专家指导的身影,也有她不停的脚步。有观光拍照的情侣,也有咨询取经的农民。
浦缘,给周边的老百姓树立了榜样,也带来了直接的效益,每年为他们提供了上百个工作岗位。除工资性收入外,光每年的盈余返还分红就达到18万多元。乡亲们既学到了实用技术,又增加了收入,一个个都喜形于色,这里分享着她创业的快乐与激情。油菜种子定点生产基地,蔬菜市场定点供应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各呈精彩。2011年,获评株洲市优秀种粮大户,湖南省为民办实事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13年,获评巾帼创业科技示范基地,醴陵市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黄建明的梦想一个个化为现实,新的梦想又一个个形成。站在新的起点上,黄建明充满了更多的自信,她相信,有党的国家的好政策,有众多领导专家的扶持,有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希望的田野将有更多的希望。作为船长,她正谋划着更远更宏伟的蓝图:三年内,经营规模达到5000亩以上,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形成绿色食品品牌,将“浦缘”打造成全省著名商标。五年内成为株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转发0评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