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洲区以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为契机,加快转变病虫害测报和防控方式,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减量技术,推进植保领域“机器换人”,减少不合理农药施用,积极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2019年,全区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18.58公斤/公顷,使用量全市最低。
一、精选农业措施,减少用药次数。选用水稻优质米抗病品种嘉58、嘉67、南粳46、甬优1540等,合理稀植,控制苗数,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生态环境。低茬收割,稻桩粉碎,减少越冬虫量。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同时,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原则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播期小麦进行越夏菌源调查、秋苗调查、大田普查、系统调查,及时通过农民信箱、微信等渠道为全区种粮农户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目前我区水稻上全生育期病虫防治次数由原来的7-9次减少为目前的3-4次,减少了一半的用药次数。
二、实施科学杀虫,减轻病虫害发生。采用理化诱控,包括性诱剂诱杀和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害虫即在各代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羽化始期,稻田挂插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一个,诱杀雄蛾,搅扰成虫正常交配,削减田间有用卵量。灯光诱杀害虫即在连片水稻栽培区,每亩30-50亩稻田装置1盏杀虫灯,4-10月上旬每天夜间开灯,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成虫。同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控制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并与先进的施药机械相结合,改善稻米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问题,2019年我区农药使用强度为18.58公斤/公顷,折百量施用强度为0.154公斤/亩,大大小于省市考核指标22公斤/公顷和0.17公斤/亩,全区农药施用总量为538吨。
三、加强生态调控,提高作物品质。采用“田埂留草、种植蜜源植物”的方式来促使天敌的大量繁殖,种植香根草诱杀螟虫,提高自然控害能力,应用面积基本全覆盖。依据生态工程原理,采用联锁护坡,填入种植土并种植马尼拉草,渠道内种植红黄相间美人蕉等各类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降解以及吸收利用,减少水体污染。同时针对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种粮效益低下,生产成本过高的背景,示范区通过转变农作制度,推广稻鳖综合种养新模式500亩,依靠甲鱼排泄物作有机肥,提高植株免疫力,减轻病虫发生,并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亩均收益超2万元,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转发0评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