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茅草屋农舍前合影(资料照片)。 |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
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
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凑在一起,讨论并形成统一意见:“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接着,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新时期,小岗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十三五”以来,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169元跃升至27600元,增幅达70.7%;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80万元增长至1160万元,增幅达7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