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流胶病反复发生?搞清楚病因、病症,综合施措才能解决

小鱼儿仙倌

2024-10-31 21:3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柑橘流胶病是柑橘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危害性大、发病反复,给果农带来严重损失。流胶病主要表现为树干或枝条流出粘稠的胶质,使树体衰弱、产量下降。要想彻底防治流胶病,首先要弄清病因和症状,然后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柑橘流胶病的病因

柑橘流胶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菌侵染:流胶病由真菌和细菌共同引起,主要是由腐生菌侵染树体伤口后引发,尤其是在湿热天气条件下,病菌繁殖加速,导致流胶症状加重。
  2. 树体伤口:机械损伤、害虫啃食等导致树皮破损,使病菌更容易侵入。特别是在修剪、疏果和采摘时操作不当,都会增加树体流胶的风险。
  3. 土壤管理不当:排水不良、土壤酸碱不平衡等问题影响柑橘根系生长,导致树势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流胶现象。
  4. 营养失衡:如果果树长期缺乏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柑橘树体生长衰弱,易受到病害侵袭而产生流胶。

二、柑橘流胶病的病症表现

了解病症表现可以帮助农户及早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柑橘流胶病的主要症状有:

  1. 树皮流出胶状物:病树的树干、枝条或根颈部会流出透明或褐色的胶状物,长时间暴露后变得粘稠,干燥后形成硬结,影响养分运输。
  2. 叶片枯黄:病树叶片常常呈现出失绿、枯黄的现象,并且逐渐脱落,严重时整株枝条枯死。
  3. 树体生长衰弱:流胶病会削弱树体的生长势,影响花果的正常发育,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三、防治柑橘流胶病的4个综合措施

要有效防治柑橘流胶病,需采取综合措施,结合树体管理、土壤改良和病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加强树体管理,减少病菌入侵

保持树体健康可以大大降低流胶病的发生几率,因此要注重果树的日常管理。

  • 减少机械损伤:在修剪枝条、疏果和采摘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工具对树体的伤害。一旦有伤口,要及时使用愈合剂封闭,以防止病菌侵入。
  • 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对流胶病严重的枝条或叶片应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以防病菌在树体内扩散。同时,冬季修剪时要剪除老化、病残枝,促进树体健康生长。

2. 改良土壤,改善树体根系环境

柑橘根系的健康直接影响树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土壤管理尤为重要。

  • 保持土壤透气性:可以通过深翻土壤、开沟排水等措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避免根部长期积水。
  • 调节土壤酸碱度:柑橘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土壤酸碱失衡会影响营养吸收。在土壤中掺入适量的石灰或硫磺粉来调节pH值,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环境。

3. 合理施肥,平衡营养供应

合理的施肥对增强柑橘树体抗病性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流胶病的发生。

  •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柑橘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尤其是腐熟的有机肥,有助于树体的整体健康。
  • 补充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在流胶病高发季节,可叶面喷施钙、镁、硼肥,增强树体对病菌的抵抗力。每隔10至15天喷施一次,连续2至3次。

4. 科学用药,防治病菌侵染

在柑橘流胶病高发季节,使用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扩散的重要手段。

  • 药剂消毒:对流胶病轻微的部位,可用刀片刮除病皮,清除流胶物,再涂抹硫酸铜或石硫合剂消毒。
  • 喷施保护药剂:可在春秋季节定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预防,特别是在雨季,喷药后还要注意天气情况,以防雨水冲刷影响药效。


结语

柑橘流胶病的反复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病菌感染、树体伤口、土壤管理不当等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农户要及时识别流胶病症状,并通过合理的综合管理措施,如加强树体管理、改良土壤、平衡施肥和科学用药,来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胶病,从而保证柑橘树体健康、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