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养殖不规范,现在拿到了养殖许可证、海域使用权证,养牡蛎心里就有底了。”春节期间,正是牡蛎最肥、味道最鲜美的时节,经过有序整治,宁海县象山港黄墩港海域的1500亩规范化养殖基地里,养殖户们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繁忙的采收季。
象山港黄墩港海域港汊纵横,海水咸度适宜,是理想的牡蛎养殖区。牡蛎养殖户尤亚良有十来年的牡蛎养殖经验,自家的养殖区离岸边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船程,趁着潮汐,他中午十二点出门采收,到下午两点左右,能收上近千斤的带壳牡蛎。“今年养殖情况很不错,你看,这些牡蛎肉质比较厚实。幸亏整治得好,我们的养殖区域划分得很清楚。”在尤亚良的渔船上,他一边清洗牡蛎,一边试着挑了几个蛎肉,饱满的蛎肉几乎溢出壳。他说,如今,养牡蛎大多用轮胎圈,一般长度在60米左右的泡沫浮条可以安置400根轮胎圈。今年,牡蛎带壳收购价格相比去年小幅上涨,粗粗一算,自己40根泡沫浮条养殖的牡蛎,可以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牡蛎养殖在宁海县拥有700余年的历史,也是象山港黄墩港海域渔民们主要的支柱产业。在以前,牡蛎养殖户的养殖区域零散,整个海域几乎遍布横七竖八的泡沫浮条,部分养殖户还肆意扩大养殖区域,无序养殖不仅带来了生态的严重破坏,更为海洋旅游产业的开发带来了安全隐患。近几年,宁海县农业农村部门把发展牡蛎养殖作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来抓,努力走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2018年年初,宁海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自然资源规划局以及相关乡镇,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全面整治黄墩港海域牡蛎无序养殖。”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二中队中队长王磊介绍,在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与养殖专业户一起,认真总结牡蛎养殖经验,划定了牡蛎养殖的海湾水面,为发展牡蛎养殖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黄墩港海域已经形成1500亩左右的规范化养殖基地。
蓝天之下,洁白的泡沫浮条一根连着一根,整整齐齐排列在海面之上,小小的渔船装载着透骨新鲜的牡蛎,正驶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转发0评论104
序养殖不仅带来了生态的严重破坏,更为海洋旅游产业的开发带来了安全隐患。近几年,宁海县农业农村部门把发展牡蛎养殖作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来抓,努力走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2018年年初,宁海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