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来袭,科学防治的3个原则,你了解吗?

农技专家

2025-04-08 11:2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小麦种植区灾害性病害

小麦赤霉病又叫红头病,受病菌浸染的麦穗,出现红色霉斑,这是小麦发生赤霉病的典型症状。

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主要危害小麦,在小麦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扬花期最为严重。

黄淮赤霉病易发小麦种植区,自谷雨前后,便由南到北逐步进入抽穗期,此时病虫害管理的重中之重,便是赤霉病的防治了。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种植区主要灾害性病害,一旦感染,便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赤霉病原本在淮河两岸小麦种植区发生,近些年开始由南向北蔓延。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遵循的3个原则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看发病时期提前预防

一旦病菌侵染麦穗,再进行防治就非常被动了,尤其是浸染中后期,施药防治收效甚微。

所以,提前施药和发病初期施药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重中之重。

那么,预防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施药最合适呢?

对此,建议大家记住一个顺口溜:“无花早,白花迟,见花施药正当时”。也就是说,小麦在刚抽穗时进行施药,防治赤霉病尚早,此时施药达不到理想效果。

而小麦花药发白,证明小麦授粉已经结束,而赤霉病最佳侵染时期是田间小麦开花达5���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见花打药正当时”。

对于错过最佳施药时期,或施药过迟的小麦,一定要间隔5-7天进行二次防治,否则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

②看天气调整施药方案

小麦赤霉病可以依靠气流和雨水远距离传播,所以,小麦抽穗期的天气情况,是决定小麦赤霉病传播的关键,同时也是农民朋友灵活调整施药方式的重要时期。

总体上讲,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遵循“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天间隙打及雨后及时打”的原则。

③决定赤霉病发生与否的不是侥幸,而是天气

有农民朋友表示,他每年都没防治过赤霉病,为啥没有赤霉病发生呢?国家每年的大力宣传,是不是过于重视了?

甚至还有人表达质疑,这是不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其实,在小麦抽穗期,遇晴好天气,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在这种前提下,不进行施药防治,也是可以的。

但小麦扬花初期遇阴雨天气或湿度过大的天气,此时有利于赤霉病的流行,就要及时施药防治,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如何施药防治小麦赤霉病

采用喷施化学或生物农药的方式,是当前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唯一方式。

当前,登记小麦赤霉病的产品已经相对丰富,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戊唑醇 咪鲜胺、戊唑醇 肟菌脂、氟环唑 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 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 甲基硫菌灵等。

农民朋友在选择赤霉病药剂时,应秉承着能混配不单用、能用低端不用高端、能细致施药不粗放施药、能施药两次不施药一次的原则,从而以最低的防治成本,最不易产生抗性的前提下,达到最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农友5906

2025-04-08 20:39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程敏辉

2025-04-08 20:37

以防为主,抓时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052

2025-04-08 19:33

讲的太好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徐永兴

2025-04-08 19:07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越来越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孙化印

2025-04-08 16:08

999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