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澜湄农业合作中心
玉米是柬埔寨第二大粮食作物,有白玉米和黄玉米两种,其中黄玉米种植面积更大,主要出口用于做饲料,白玉米则供当地人食用。每年可种植三季。柬玉米种植很普遍,几乎遍布所有省区,在平原区和洞里萨湖区较为集中,平原区约占总产量的40%,洞里萨湖区产量约占总产量的30%以上。
柬埔寨玉米生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
2017年总产量为75万吨,比2000年增长4.8倍,但是比历史最高的2012年低21.1%.可见,柬埔寨玉米生产规模处于波动幅度较大的状态。这主要是受到品种退化,生产模式较为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的。
柬埔寨玉米单产水平较低
柬埔寨玉米单产水平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如2000年为2.7吨/公顷,到2017年达到了4.7吨/公顷,增长了74.1%。与周边国家相比,柬埔寨的玉米单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玉米生产受到的重视程度提高,畜牧业发展步入正轨,需求拉动作用较强以及加大生产投入等原因导致的。
柬埔寨玉米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柬埔寨玉米加工产业规模很小,仅有简单的玉米饲料加工,深加工基本没有。整个产业链条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后续的加工、流通等建设都严重滞后,这也是导致玉米生产波动较大的原因,后续投资空间较大。
柬埔寨玉米国内外市场潜力较大
柬埔寨玉米出口市场规模较小,即使历史出口量最高年份(2010年)的出口规模也仅为3.12万吨,但是从国内外市场情况来看,其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柬埔寨畜牧业发展缓慢,玉米需求量不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随之对玉米等饲料粮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此外,从周边国家的情况来看,泰国畜禽饲养量较大,对饲料粮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泰国每年国内平均产量450万~480万吨,而国内禽畜饲料生产需要用量为500万~550万吨,国内生产的玉米不能满足其需求,缺口部分须从邻国进口.柬埔寨玉米出口的80%是销往泰国市场。另外个相邻国家,越南玉米市场供给相当紧张,长期依赖进口.总体来看,柬埔寨国内外玉多米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增长。
转发0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