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为了一方“绿富美”

湖南三农板块

2019-09-30 11:3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临湘龙窖山竹海。 汤超龙摄


整治后的农庄。 陈上柏摄


坦渡镇万峰村孟家组。 姚斌摄


桃林镇百合园吸引了无数游客。 许德军摄


如诗如画的黄盖镇广坪新村。 方继纯摄

乡村振兴,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一道必答题,却又没有标准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中。这些年来,在长江之滨、洞庭湖畔,素有“湘北门户”之称的临湘市,头顶全国著名“鱼米之乡”“竹器之乡”“茶叶之乡”的光环,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两翼,以“农村‘空心房’整治”为引擎,以“土地革命”“生态革命”“产业革命”为燃油,在举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片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临湘翱翔的痕迹。

群众共襄振兴大业

今年3月19日,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在临湘调研,在聂市镇马垅村刘家畈组,看到近百村民自发出工出劳、投身村庄清洁行动的火热场景,刘和生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

“市委书记为我们点了赞!”时隔3个多月,马垅村党支部书记叶立富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心中仍然充满了自豪。

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全国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018年初,岳阳创造性地提出“要把农村‘空心房’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以‘小切口’推动乡村大振兴,走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入2019年,岳阳再次吹响了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的集结号。把“空心房”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第一仗”,把村庄清洁行动当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第一枪”。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扛起枪”成为战斗的“主力军”?各地都在发力。临湘的答案是: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集中攻坚的主体。

叶立富说,从今年2月底至今,马垅村刘家畈组的群众已自发为村庄清洁行动义务投工1000多个,无一人后退,无一户埋怨。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好了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三大‘法宝’。”这就是——

通过宣传发动,让群众知道集中攻坚“为了谁”。临湘市除了常规宣传之外,还用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土办法”。文艺工作者利用“三句半”曲艺形式,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作词,组织志愿小分队入乡进村表演宣传。他们在全市开展“五老变五员、旧貌换新颜”活动,把各村德高望重的“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老专家、老模范)发动起来,上门入户讲解政策、调解纠纷。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形成了每家自愿“投一个工、做一餐饭、管一天茶水”的攻坚模式。人人皆知集中攻坚是造福于本镇、本村、本人,参与其中的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党员带动,让群众知道集中攻坚“怎么干”。在全市开展公职人员节假日返乡参加集中攻坚活动,市级领导节假日带头返乡参加、帮助家乡推进集中攻坚,市里定期通报公职人员返乡参与集中攻坚情况。目前,全市公职人员节假日返乡整治人居环境超过1万人次,为集中攻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全市14个镇(街道)全面实行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联系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10户农户、带动100户的“1+1+10+100”网格化模式,随时抽查、定期考核,确保每名干部心里有压力,行动有实效。

通过评比促动,让群众把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干下去”。一方面,让群众得“票子”。在全市村(社区)推广“人居环境整治奖品超市”模式,每月开展评比,评选出“清洁农户”,发放奖品券,农户凭“奖券”可在“奖品超市”兑换同等价值的日常用品。另一方面,让群众有“面子”。全面实行人居环境整治评比“红黑榜”,评比结果以村组为单位,采取“大公布、大围观、大宣传、大比拼”的形式公开评比,让“红榜农户”在左邻右舍中有“面子”,让“黑榜农户”觉得脸上无光。评比“红黑榜”大大激发了农户“比学赶超”的劲头,营造出了集中攻坚良性竞争氛围。

任何时候,人都是第一资源。抓住了“群众主体”这个“牛鼻子”,再加上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乡友真心实意的帮扶,集中攻坚取得成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加深远的影响也正在凸显。“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明亮,让乡亲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开始自觉地同农村生活陋习‘一刀两断’。”临湘市委书记谢胜说,“大伙都知道美丽家园来之不易,自发成为环境卫生的‘捍卫者’,为以集中攻坚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最核心的保障。”

释放青山绿水红利

临湘大体呈现“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自然风貌,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恢复这卷“山水丹青”画卷,释放青山绿水红利,就成了一道重要的课题。

而破题之要,在于做好山水文章。

临湘对市域内9个天然湖泊全部实行禁养,对23条主干河流合理布局,新建标准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大力完善河湖沿岸居民环卫设施,清除陈年垃圾,截至今年6月,共疏通沟渠塘坝3000余公里,清淤河湖塘坝陈年垃圾22.96吨,沿岸居民改水改厕率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5%。

利用水资源,临湘迅速把休闲垂钓产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临湘共承办国内外大赛38场,带动入境参观游客9.3万人次,实现相关产业综合产值3.7亿元,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27.5亿元。临湘因此荣获了“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城市”称号,还有望发展成为“中国游钓第一市”。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临湘在保住碧水的基础上着力护好青山,近年来共落实退耕还林50000亩、矿山复绿15000亩,因地制宜建设“绿色村庄”50个,“绿色屋场”680个,“绿色庭院”19800处,市域内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都建设了1条以上独具风情的“绿色走廊”。

一边守护青山绿水,一边留住浓浓乡愁。临湘在“四房”整治拆除过程中,立足本地特色,抓好文物保护,恢复历史记忆,重现老城风貌。目前共甄别收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青砖、老火砖、石门112945块,雕镂门窗床木具及石磨、石滚、犁、耙农具等13万件,全部用于黄盖湖流域沿岸的浮标小镇、聂市老街、黄盖八景等15处特色旅游资源的修葺和开发,让看得见的乡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龙窖山下的羊楼司镇,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人文生态资源,先后推出了4个乡村旅游景区共46个景点,被评选为“百万武汉市民游岳阳”的首发站。全镇涌现“瑶乡情”等星级农庄7家,小型餐饮、酒店150余家,民宿50多家,日接待游客2000人次。

目前,临湘全市共打造旅游名镇9个,旅游名村78个,特色景区55个,精品线路35条。龙窖山、药菇山、天井山等群峰秀岭,生态恢复后,陆续走出“深闺”,瑶胞千家峒、龙潭飞瀑、药菇林海等景点渐为人知。全年预计可实现民宿游、自驾游、乡村游等旅游休闲产业27.5亿元。

“山青了,水绿了,记忆复活了,看得见的乡愁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廖星辉开心地说道。

特色产业劲添动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决了外在美不美的问题,并以此为线串起乡村振兴的万千事。如何既让外面有“颜值”,又让里面有实力?在具体的实践中,临湘将农村“空心房”整治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成为工作中的又一个亮点。

临湘因茶设县,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该市结合市域生态功能布局和产业转型发展计划,以聂市镇为重点,一边扩基地,一边治环境,一边提品质,先后拆除违规搭建物120多处,拆除空心房98处,新增茶园5300余亩;相继引进上海伟仁投资集团等大资本3家,引导黑茶加工厂实行技改11家,落实品质提升工艺技术项目20多个,黑茶产业再次异军突起,发展来势看好。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了10.8万亩,黑茶品种发展到了46个,年产黑茶超过了1万吨,产值超过了5亿元。特别是每年出口创汇达到了1000多万美元,居全省首位。

临湘不仅是浮标之乡、茶叶之乡,还是竹器之乡。近年来,该市以羊楼司镇为轴心,以环境整治为契机,以产业转型为目标,先后筹资10.2亿元,建成了“竹类交易物流园”、“竹木家居创新产业园”、“笋竹食品冷链物流园”和“中国竹艺城”等“三园一城”,使全市竹艺加工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不断壮大、整体升级。羊楼司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对绵延10公里的107国道竹器交易长廊进行了严格整治,先后撤除有交通隐患、有损市容市貌、有损街道绿化美化的各类木棚、钢棚、车棚300多处,合计6.6万平方米,并在严格整治之后对竹器交易市场沿线进行道路拓宽、绿化配套、店铺升级。

目前,该市竹器加工厂发展到了6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万多人,竹器品种达到了480余个,其中竹床、竹椅等生活竹器占据全国市场份额85%,竹业年总产值达39.2亿元。

特色产业大发展,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临湘立足丰富物产,结合环境保护,精心包装,排列组合,努力打造“全竹宴”“全鱼宴”“全虾宴”等新业态,努力以产业联动千家万户、以产品带动十里八乡,以合作应对千变万化。

羊楼司镇开发出的“全竹宴”,包括了竹笋、竹荪、竹菌、竹酒、竹鸡、竹虫、“竹燕窝”等一系列“竹”产品。满桌皆是竹,产业联动全是竹。特别是“观竹海、挖竹笋、住竹楼、乘竹筏、品竹宴”,“竹旅融合”已成为边界旅游业发展和南竹产业转型的一大龙头。

黄盖镇推出的“全鱼宴”“全虾宴”,既吸引了游人,消化了产品,又保护了环境,打响了品牌。

新兴产业强铸引擎

“先手棋”落子满盘活,荷包鼓起来村民乐。在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理念不断更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日益增多的“花花绿绿”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新的发展方式。

桃林镇骆坪村原烟花爆竹大户李军,利用拆除后“炮厂”空地及周边荒丘,种植百合花800亩,打造出湘鄂两省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百合花主题观光园区。今年5月24日开园当日,吸引4100名游客进园观光体验。

聂市镇红士村今年来共拆除“四房”121栋1.1万平方米,在花卉苗木大户谢全、姚小春的指导下,全部栽上了香樟、红叶石楠、紫薇、茶花等幼苗。红士村共有32家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生产,他们组成“天缘”专业合作社,发展基地800亩,开春来已实现产值320万元。全市共发展上规模的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农业基地25个,面积9.8万亩,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0.2亿元。

坦渡镇利用“空心房”整治契机,种植艾草5000亩,催生艾叶加工厂家11个,艾制品超市、艾灸馆45家。

五里牌街道办事处将火炬村的废弃砖厂拆除后,建设草莓、香菇生态采摘园;桃林镇也利用复垦土地建设油桃、黄桃采摘园,全市已初步形成各种特色的种植园150个。

在新产业呈井喷之势的同时,原有的产业也焕发了新活力。

临湘境内的十三村酱菜、詹桥白酒、八味豆豉、清泉豆腐、桃林丰锅等传统美食,风味独特,久负盛名。但一度因为生态环境破坏、市场竞争无序而沉寂。对此,临湘市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先后关停了7家砂石洗厂、12家麻石加工作坊、33家鞭炮厂,拆除了30余处影响生产经营的破旧四房,河港水质明显提升,生态功能迅速恢复,经营环境得以改善,各种特色美食重整旗鼓,焕发生机。

今年端午节,前来观光的四川游客李老板一次性订购“詹桥醇”500件,白酒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十三村酱文化园先后接待各类观光采购团队780个,预计年销售量达1.2亿件;八味豆豉、清泉豆腐、桃林丰锅等特色小吃上半年已经实现产值1.5亿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在这场人居环境整治大决战中,临湘人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智慧,既守护了青山绿色,提升了村容村貌,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据了解,通过农村“空心房”整治,临湘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重新焕发活力的传统产业可实现年总产值230亿元,提供24.5个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乡村振兴之路,临湘蹄疾步稳!#隆平培训# #农业交流群# #科普惠农# 

5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9

杨玉

2019-11-10 23:1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51

2019-10-08 07:1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月梅

2019-10-07 12:0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刘昆玉葡萄育种与栽培岗位

2019-10-07 09:2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月梅

2019-10-07 07:4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567宝

2019-10-07 03:1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月梅

2019-10-06 09:5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万芹农友8120

2019-10-06 07:50

乡村振兴新面貌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19-10-06 06:2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19-10-06 06:2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834

2019-10-06 01:3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邑山灵芝

2019-10-05 17:4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60

2019-10-05 16:27

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黄善秀农友5888

2019-10-05 14:4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国栋4536

2019-10-05 07:5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942

2019-10-04 22:30

(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月梅

2019-10-04 09:2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639

2019-10-04 07:0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02

2019-10-03 15:4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217

2019-10-03 13:3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5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