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1、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系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是由土传病原真菌、线虫和冻害共同引起的复合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生产园区的毁灭。
危害症状:草莓根腐病被害状为全根腐烂,草莓冠根腐被害根腐烂呈白色,因此又称草莓白根腐;草莓鞋带冠根腐由病菌根冠侵染,被害根似鞋带状;草莓红中柱根腐和草莓红心根腐被害根中柱变成红褐色,由内至外腐烂草莓黑根腐被害根呈黑色或棕褐色,由外至内腐烂。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雨后叶尖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多发生秋、冬季,植株发病后,下部老叶叶绿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
草莓
防治方式:
(1)农业防治:使用抗病品种;避免粘土种植,及时排水,防止草莓园土壤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病株并实施轮作。种植草莓后4至5年,在严重的地块中发生根腐病;合理施用氮肥,硫酸铵作为氮肥有利于减少草莓黑根腐病的发生,多施磷钾肥。
(2)物理防治:利用溴甲烷和氯化苦熏蒸士壤对草莓根腐病防效较高,有些地块可达100%;利用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病原物数量,抑制根腐病,还有增产效果。
(3)化学防治50%速克灵、70%甲基托布津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根均可降低发病;58%甲霜灵加锰锌WP64%杀毒矾5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等田间灌根;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对红中柱根腐病效果最佳。
2、草莓叶斑病
草莓叶斑病又称草莓蛇眼病和白斑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
危害症状:叶斑病主要影响叶片,特别是老叶,还影响叶柄、匍匐茎、花萼、果实和果柄。病叶开始产生小的紫红色斑点,然后扩展成直径为3至6毫米的圆形病灶。边缘是紫红色,中心是棕色,变成灰白色,类似蛇眼。病斑过多会引起叶片褐枯。病斑大量发生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去除病的来源。冬季清扫园地,烧毀腐烂病叶,生长初期发生少量病叶及时摘除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采收后全园割叶。
(3)加强种植管理。做好排水,防止土壤过湿。不要使用过量的氮肥。
(4)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严重时每10~15天喷1次,直到采收,也可用克菌丹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
3、草莓轮斑斑
草莓轮斑病危害广泛,我国各草莓产地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以草莓育苗地和露地栽培危害较重。
危害症状:主要损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在叶表面上形成小的紫红色斑点,并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接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灶,这是该疾病的明显特征。病变中心呈深褐色,周围有黄棕色,边缘有红色,黄色或紫红色。有时病灶上有环状标记,后期会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叶子死了。当病变发生在叶片和静脉的尖端时,叶组织经常导致“V”形死亡,也称为草莓“V”形褐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通风透光,减少氮肥利用,促进植物健壮,提高自身抗逆性。
(2)移植草莓后,除去病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抗螺旋藻水溶液浸泡幼苗约15分钟,干燥后种植。
(3)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也可选用一熏灵烟剂熏蒸防治。
4、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有时又称草莓叶枯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症状: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多从叶缘开始侵染,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近园形成“V”形斑。病斑中部灰白,边缘紫红色,病斑上一般有明显轮纹,后期病斑可发展至叶片1/4~1/2大小,致使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清除老叶病叶,集中销毁。
(2)化学防治:移植前去除苗叶病和严重病株,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次浸泡幼苗15-20分钟,待液体干燥移植;剂量型波尔多液体喷洒叶面200次,每15至20天一次,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田间早期,喷施10%施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1500倍液控效果80%以上。(三农阿莹)
转发0评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