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大卷叶螟的危害
棉大卷叶螟又叫棉卷叶螟、棉大卷叶虫、裹叶虫、包叶虫、叶包虫、棉野螟蛾、棉卷叶野螟、青虫子。在国内除西北内陆棉区外,其他棉区均有发生。以淮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较多。受害轻的棉铃过早吐絮,棉籽和纤维不能充分成熟,受害重的棉叶全被吃光,仅留茎枝,致使棉株梢头不能开花结铃,甚至棉花整株枯死。
棉大卷叶螟的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2龄以后开始分散,3龄后吐丝将棉叶卷成喇叭状,藏身其中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吃光全部棉叶,继续为害棉铃苞叶或嫩蕾,造成严重为害。
二、棉大卷叶螟发生规律
棉大卷叶螟在辽河流域每年发生3代,黄河流域4代,长江流域4~5代,华南5~6代,台湾6代。
棉大卷叶螟以老熟幼虫在棉秆或地面枯卷叶、田间杂草根际处种越冬,棉田附近老树皮裂缝中也有。在长江流域,越冬幼虫一般在4月下旬化蛹。第1代在其他寄主上为害,第2代有少量迁入棉田。长江流域8月中旬到9月初是为害盛期。
1、棉大卷叶螟成虫:成虫多在夜间羽化,尤以后半夜最盛,白天不大活动,受惊扰时才稍稍移动,多藏在叶背和杂草丛中,21~22时活动最盛。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喜在荫蔽的棉田里活动。卵散产于叶背,以叶脉边缘最多,叶面极少。每雌可产卵70~200粒。
2、棉大卷叶螟幼虫:幼虫初孵化时褐色,取食以后变成绿色。1、2龄幼虫多聚集在叶背面取食叶片成孔,3龄以后开始吐丝卷叶成圆筒喇叭状,并分散在卷叶内取食。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飘移的习性。幼虫有转移习性,一片卷叶未吃完常又迁到其他叶片上继续卷叶为害。在全部棉叶吃光后,因食料缺乏,也能食害棉铃的苞叶或幼蕾。幼虫经过20多天,蜕皮5次后,以丝将尾端黏于叶上,化蛹于卷叶内。
(1)气候条件:其发生情况与降雨量、降水时期及棉田湿度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秋雨多的年份或者有灌溉条件湿度大的棉田发生较重,在旱地棉花上则发生较少。
(2)棉花品种:陆地棉较亚洲棉发生重,晚熟棉较早熟棉发生重。
(3)棉花生育时期:生育后期发病重,前期发病轻,生长茂密避阴、管理粗放的棉田发生重。
(4)天敌种类:棉大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如中华草蛉、植株、小花蝽等,因此天敌数量越多,发生越轻。
三、棉大卷叶螟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铲除田内、田边杂草,及时烧毁或沤肥。在4月前处理完棉杆、铃壳和枯铃等加以烧毁或沤肥,以消灭越冬幼虫。幼虫卷叶结包时捏包灭虫。
2、在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杀成虫。
3、该虫天敌有寄生于幼虫体内的螟蛉绒茧蜂,幼虫到蛹这段时期寄生天敌有广黑点瘤姬蜂和玉米螟大腿小蜂。此外,还有螳螂、草蛉、蜘蛛等天敌,对该虫发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研究利用。
4、该虫3龄以后的幼虫常隐藏于卷叶内,药剂防治困难。因此,药剂防治要掌握在2龄以前,可于卵孵盛期喷洒药剂防治。
药剂可用:10%吡虫啉乳油每100千克拌种500~600克进行拌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白僵菌粉剂(100亿孢子/克)100倍液、或20%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2.5%鱼藤酮300~4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转发0评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