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在谢花后,果实也迎来了发育期,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仅要面对生理落果,还要盯防日益激增的病虫,以免伤果毁果,本次我们重点说病害部分。
该病是柑橘上的常发病害,且全年发生,感病的柑橘落叶、落花、落果,树势衰退严重,产量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春季是炭疽病的易感期,一方面,温湿的气候环境给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绝佳条件;另一方面,春梢期为提升树体营养,叶面肥用得较多,高氮、氨基酸类肥料会增加细胞中含氮代谢物的含量,使病原菌能够获取更多营养,而加重病情。
幼果受炭疽病侵害后大致有两种走向,受感严重的幼果生水浸状黑斑,而后连片凹陷,最终脱落;受感较轻病菌只会刺入健康的果实表皮2~4个细胞,基本不显症,但后续一旦树势不济,极易再度发病,引起中后期落果。
谢花后,要注意补防,药剂可选择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或咪鲜胺+苯醚甲环唑。
该病的特点是重点侵染幼嫩组织,谢花后幼果在花瓣脱落后即开始受到感染,病斑初期很小,褐色,以后扩大成为黄褐色、木栓化的瘤状突起;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果实小而畸形,容易引起早期脱落。
疮痂病的发生与春梢至幼果期间降雨情况关系密切,雨多则发病重,而各柑橘产区在3~5月间降雨均比较频繁。高湿情况下,疮痂病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幼果表皮后,只需3~5天就可显症,后续反复侵染,直到温度彻底升上去后才会消停。
目前应对前期发病的春梢予以清除,未老熟的春梢抓紧喷磷钾源库促熟,谢花后用赢极、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上果。
随着用药水平的提高,该病没有前几年那么猛烈了,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柑橘砂皮病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必须有水膜才能萌发和侵染,雨水多、湿度大时会严重发生流行,这点和疮痂病很像。
但与疮痂病不同的是,砂皮病通常在叶片接近老熟时才会发生侵染,所以谢花后是叶片的主要发病期;幼果上的病菌主要来源于叶、梢,在膨果期左右大量发病。
谢花后至幼果期,要注意用药保护,保护与治疗相结合,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赢极等,同时减少果面损伤,以免加重病症。
该病的发生需要几个先决条件,一是病原菌,二是气孔或伤口,三是组织表面的湿润程度。
当前柑橘初谢花,幼果的果皮气孔尚未形成,一般不会受到溃疡病侵染,但在谢花20天后就有患病风险了,应及时用药保护,药剂可选择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喹啉铜等,间隔15天后再补一次噻唑锌、噻菌铜。
特别提醒的是,后续的柑橘夏梢期正值高温多雨季,溃疡病特别容易发生,再加上此时溃疡病的潜育期短,病斑大量生成后,病菌外溢,恐让整园都沦陷。对于挂果树来说,应在控梢的基础上加强溃疡病防控,这本身也是有利于稳果的。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转发0评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