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25年中宁枸杞鲜果收购启动仪式在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举行。活动现场,一筐筐枸杞鲜果从货车上被迅速搬运下来,直接送入清洗机器,种植端俨然成为了枸杞产业的“第一车间”。
给枸杞鲜果洗个“凉水澡”。
当日,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枸杞集中烘干中心一派繁忙景象。该中心负责人李钰介绍,“今日现场收购枸杞30余吨,这些枸杞来自3家枸杞种植合作社和6家种植大户,品质优良且新鲜。收购价格为1公斤10元,预计收益30余万元。”此次收购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订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优势明显,一方面,规模化采购和统一管理有效降低了种植端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提高销售端的产业效益,还稳定保障了原料供应。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已与中宁当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协议,收购量预计将达到数千吨。截至目前,中宁县已成功引导 80 余家加工销售企业与 4.6万亩基地完成对接。
枸杞工人海和平正在检查即将晾晒的枸杞鲜果。
为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宁县多次组织种植、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开会,广泛征求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各环节主体对2025年枸杞产业发展工作和对接基地保护价收购鲜果的意见建议。各方积极建言,为基地对接工作落实和收购保护价格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协议价收购政策亮点突出,为杞农吃下 “定心丸”,稳定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枸杞女工们对清洗完的枸杞进行筛选。
枸杞收购旺季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6月是枸杞收购的旺季,我是枸杞男工,一天能挣300多元,在自己村子干活,离家近还轻松,太好了!”枸杞工人海和平笑着对记者说。李钰介绍,在枸杞收购搬运、清洗、晾晒等环节及后端加工过程中,红梧村每日能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枸杞女工日薪约200元,男工日薪300元,稳定的收入让村民们对生活更有盼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萌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