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新疆尼勒克县,正是冰雪消融、万物萌动的季节。近日,在尼勒克县科蒙乡团结村,一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交流大会正在举行。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谋划今后发展思路。
“老伴,我在村里领到红包啦,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74岁的李秀珍老人领到分红后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迫不及待和老伴分享。
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李慧介绍,在乡党委和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村创新举措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收益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2024年,团结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较2014年增长了1.8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65万元,较2014年增加了30余倍。目前,团结村已成为全疆有名的产业强、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干群关系最紧密的典型示范村。
团结村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实施后的村庄 (张伟民 摄)
团结村“两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尼勒克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支持,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全面摸清家底,通过资产发包、租赁、流转等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全村耕地转为村民股份经营模式,由村“两委”、合作社共同管理,每年实现村民人均增收2100元左右,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50万元。
村“两委”通过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等方式,广泛推广适合旱田种植的红花等经济作物。近两年,在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还种起了水果玉米,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调动了全村80%的劳动力;带领群众建立畜牧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设置光伏项目和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让团结村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团结村利用光伏项目实施的现代化养殖基地 (张伟民 摄)
为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村“两委”和工作队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积极联系农机厂家、金融机构,为村民争取金融扶持贴息贷款、购机补贴,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全村91户农机进行集中管理,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的足迹遍布喀什、伊犁河谷、昌吉、博乐、塔城、阿克苏、阿勒泰等地,仅用2年就实现了年营收额翻两番,让农户在南北疆务工收入达到5万元至8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为民办实事的底气就足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产业规划、品牌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陆续建成1000平方米农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10座1000平方米牲畜养殖棚圈及配套设施;投入资金7800万元用于团结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200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入12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投资200万元实施排洪渠项目,确保库热村排洪渠建筑物配套率达到100%;投资300万元对原有教学点进行提升改造……如今,团结村被确定为全疆“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全面铺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下一步,团结村将继续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实现村集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村民的分红一年更比一年多。”谈到未来发展,尼勒克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达·吉干充满信心。(张伟民)
来源:央广网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