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育苗易发猝倒病,掌握了发病原因防治不难,这4招可有效防治

种植一点通

2023-01-08 15:0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番茄猝倒病是番茄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育苗的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当造成的,轻者造成死苗断棵,严重时会导致苗床大面积死苗,使育苗计划落空,耽误移栽定植,从而贻误生产。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救治番茄育苗期间发生的猝倒病呢?
一、番茄发生猝倒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防治猝倒病首先要了解该病在苗床上都有哪些症状。番茄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早期。播种后有的种子刚刚发芽,或者还未出土,由于病菌的侵染而导致烂种、烂芽,幼苗在土壤中已经腐烂,造成缺苗,严重时会成片死亡。
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时期,幼苗被病菌侵染后,在番茄幼苗靠近地面的茎秆基部,最先出现如同水烫过似的淡绿色病斑,然后快速围绕茎秆扩展,当危害至茎秆一圈后,使茎秆变软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该病发生的速度很快,最终表现出叶子还没有萎蔫,幼苗就已经倒伏而死亡。如果土壤湿度较大时,受害病苗附近的地表会有白色绵絮状的霉层出现。
二、番茄猝倒病发生原因及环境条件有哪些?
番茄发生猝倒病是由一种叫做瓜果腐霉菌的病原菌侵染种子或幼苗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病害。这个病原菌腐生性非常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危害多种蔬菜和瓜果幼苗。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的形式随着植株病残体而留在地上越冬,待到条件适宜时这些卵孢子即开始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助于风雨、灌溉水、带菌粪肥、农具和种子在田间传播,侵染种芽或幼苗,形成初侵染。当土壤湿度大时,幼苗发病部位就会产生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可再次侵染其它幼苗而导致大面积受害。


 
该病原菌在低温高湿的苗床上繁殖速度很快,如土壤高湿且温度在15—16℃时,极易诱发此病。浇水后苗床上有积水的地方或棚顶滴水处,往往会首先形成发病中心。
通常情况下,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使用蔬菜地土壤作苗床土因病原菌多而容易发病;育苗棚内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菌快速繁殖而加重病害发生;播种过密、棚室光照条件差、通风不良、管理粗放等,会使幼苗长势弱,纤细或徒长,抗病力下降而易发病;幼苗子叶营养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前,此时幼苗处于“断乳期”,抗病力较弱,如果此时遇到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苗床保温若做得不够好,幼苗的光合作用就会减弱,夜间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会加大,病原菌就会乘虚而入,往往会突发此病。
三、番茄猝倒病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1、搞好消毒,热水烫种。选用未种过菜的大田土作育苗床土,减少病原菌。育苗床土拌用的有机肥应充分地高温腐熟,杀灭肥料中的病原菌。育苗用的棚室、空位盘应做好药剂消毒工作,最好采用快速育苗或无土育苗法。为防止种子带菌,种子可用50℃热水浸烫消毒20分钟。
2、加强苗床管理,严控温湿度。播种要均匀,不宜过密,最好先用育秧盘育苗。播种后要保持育苗室适宜的温度和苗床湿度,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苗床湿度以湿润为宜,不可过渡浇水,防止幼苗徒长。要看苗适时适量通风降湿,尽量避免出现低温高湿的环境,更不要阴雨天浇水。幼苗出土后真叶刚要发出时可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0.05-0.1%氯化钙等肥料,提高其抗病力。


 
3、苗床消毒,药土盖种。每平方米床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加入过筛细土100斤搅拌均匀制成药土,播种时取1/3药土撒在畦面,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使播下的种子“上覆下垫”药土,避免病菌侵染。
4、发现病情,及时救治。番茄猝倒病一般发病都比较急促,发病初期要拔除病苗,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喷施72%安克锰锌、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施80%大生M-45、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还可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可根据病情防治2-3次。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