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6国道炎陵与桂东交界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黄桃产业“爱心”人物,他不但自己的水果产业做得让村民们羡慕,他一心帮扶贫困村民做好水果产业的事迹更让人们起敬。他,就是2014年炎陵县首批示范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黄振华。
爱钻研,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黄振华就开始种植了柰李,梨,板栗,后来又发展种植黄桃。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种下去了果树从不挂果,更不用谈经济效益了。
2010年5月,听到乡里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带着好奇之心去听课,原以为老师只会指手划脚讲理论,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想到超出他想象,农业科技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让他刮目相看,每一个生产问题都有针对性地讲解,就好象完全针对他的果树来讲的。此次培训后,完全改变了他对科学种植果树的看法,回到家,把仅存活的一棵黄桃树就按老师讲的进行了试验。等桃子成熟时,竟然第一次收获了200元……
从此,只要哪里有农业技术培训,他就会积极参加,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业余时间又积极与农户交流探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8月,家中唯一的那棵树黄桃树,在他的刻苦钻研与实践下,生产出的桃子却卖到了1200元。两年来的学习与实践,让他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年冬,他说服家人把家里的10.2亩山区稻田和荒土按标准化栽培的要求,全部种上了黄桃,开始了自己的“黄桃梦”!
看着种下去的黄桃树在慢慢长大,为了更好的掌握黄桃标准化栽培技术,2014年积极参加了炎陵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灵活应用,在学习中,每一次实践和农民交流,他都带着一股钻研精神,不把问题弄清弄懂决不甘心。也正如此,他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大幅增加。今年8月,他家 10.2亩四年生的黄桃产量9800斤,收入8.82万元。
爱事业,不放弃帮助任何一个做产业的农民
自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让他对国家政策与农业发展方向有了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当自己被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后,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和担子的沉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发展当地的水果产业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
“抱团”发展,让他找到了突破点。2015年3月,在他努力下,成立了“炎陵辉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全村农户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的运行模式,目前已发展会员68余人。
为了做好黄桃产业,黄振华一直在忙碌着,自己边学边教,为了全村都发展产业,他没有放弃帮助任何一个人。朱汉松,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山田因缺水抛荒多年,黄振华多次与其沟通,终于在2014年冬种上了220多株黄桃,3年来,从除草、施肥、修剪、套袋、病虫害防治,到今年的黄桃销售,都没有离开过他出现田间的身影。象他这样的,残疾人朱辉,贫困家庭方世友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做好水果产业,他都全心全意的去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点。据了解,全县经他指导的农户涉及炎陵周边4个县市,19个村的有350余户。
传正能,努力帮扶任何一个贫困家庭
从2012年冬发展黄桃产业以来,黄振华因为起步晚,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了去帮扶更多的贫困家庭,2015年3月,他加入了炎陵县爱心协会,用自己的技术和省吃简用节约的钱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
龙溪乡仙坪村单臂残疾人凌振武,是典型的贫困家庭,其妻也无法正常行走。今年正月,因车祸夫妻两人手术住院长达半年之久。“人残,产业不能残”,除了发动群众筹集住院费用外,还号召各乡镇发展黄桃种植的爱心人士,成立了是“果树修剪专业组”,承担起他家120株黄桃的管理,从修剪、施肥、打药、套袋,到果实采摘上市,每次他都组织爱心人士前往。在他与爱心人士的大力帮扶下,凌振武重振生活的信心,今年他家的黄桃喜获丰收,产量达7000斤,卖桃收入4.8万元。
象凌振武这样正在发展产业的贫困家庭还很多,而黄振华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中村乡鑫山村的朱辉,龙溪乡秋田村的廖明星等等,都是他帮扶指导对象。目前全县经他帮扶的贫困家庭有39户,幅射带动发展水果产业的已不低于145户。正如他所说:帮扶贫困家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智慧农民# #隆平培训# #新农社区#
转发0评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