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保定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市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规模连片打造、强化龙头带动、统筹协调推进、加快绿色发展等措施,全力打造“5个20”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加快形成“两区一廊三带、多基地、多集群”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到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9万亩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分别提高到60%、40%、50%、95%和100%,建成20个规模种植示范区、20个规模养殖示范区、2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20个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
“两区一廊三带、多基地、多集群”中的“两区”,是指建设西部山区林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结构调整片区,东南平原苗木、中药材、麻山药等农业结构调整片区。“一廊”,是指沿京石高铁、高速两侧蔬菜(含瓜类)等集中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廊道。“三带”,是指环北京都市农业休闲带、环雄安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带、西部环太行山区生态农业休闲带。“多基地”,就是围绕畜牧业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链条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畜禽产业集聚基地。“多集群”,是指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根据各县(市、区)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该市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转移集中,着力发展“大产业、大基地、大主体”,实行规模连片打造。做大主导产业,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价值优势,以涿州、定兴、高碑店、清苑、涞水、徐水、望都为核心,打造环京津优质精特设施蔬菜基地;以涞源、阜平、易县、唐县、曲阳、顺平、满城等地为重点,打造苹果、柿子、桃等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以安国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博野、蠡县等平原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唐县为核心的肉羊优势产区,以易县为核心的肉牛优势产区,以徐水、定兴、易县、曲阳为核心的生猪优势产区。同时,扩大基地规模,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坚持融合发展,汇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以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为主攻方向,聚集各类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基地,配套发展包装、仓储、运输、电子商务、农业观光游等关联产业。
强化龙头带动。该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联合体,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统一种养品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收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围绕蔬菜、林果、生猪、奶牛等特色产业,规划新建、改造提升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形成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配合建设骨干流通渠道,形成“一地销全国”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同时,着眼旅游功能,对休闲农业园、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景观)进行整合与升级改造,形成一批最美休闲旅游乡村、美丽田园,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品牌。
统筹协调推进。该市统筹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以粮食品种调优为主,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底线;其他地区积极推动品种调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坚持大产业抓好品种,粮油产业重点发展优质专用节水品种,着力扩大强筋小麦、高淀粉玉米、高油酸花生、油用葵花生产;新产业抓大基地,中药材、食用菌等重点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核心产区;老产业抓新提升,畜牧、蔬菜、果品产业重点提升品质和培育精品基地。
加快绿色发展。该市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片率先推广节水品种、装备和技术,压减农业地下水开采。大力推广化肥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农药“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治理,在规模养殖示范区深入开展养殖粪污大整治行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企业,全产业链全程推广绿色生产加工技术,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同时,该市强化品牌推广,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强化品牌设计,依托专业机构,对品牌进行设计创新,每个品牌都形成明确的产品分析、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力争达到有灵魂、有图腾、有保护、有名气、有价值、有市场的“六有”要求。强化品牌宣传,综合利用“央视+高端平台+新媒体+专业机构”宣传渠道,分层次、分地域、分重点,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强化品牌营销,充分利用各类农交会,积极参加京津冀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力和品牌溢价能力。
转发0评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