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葡萄黑痘病是起源于欧洲的病害。在葡萄霜霉病、白粉病从美州随防治葡萄根瘤蚜的砧木传播到欧洲之前,黑痘病是欧洲最主要的的病害。目前,世界上有葡萄种植的地区,均有葡萄黑痘病的报道,说明黑痘病是世界病害。黑痘病可能是随着葡萄品种、繁殖材料,通过引种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在我国,葡萄黑痘病也被称为疮痂病,南北各产区都有发生。在西部,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内蒙西部等省份或地区,很少发生或很难见到;陕西、山西,及东北、华北、山东等黄河以北产区,虽然能见到,基本不造成实质性危害,但随着红地球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加重为害的趋势,并且在部分黄河流域产区,有成灾发生的记录;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春雨多的地区,如黄河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产区、浙江、上海等地,发生比较严重;但是,南方地区近年来发展了大面积的避雨栽培葡萄园,这些葡萄园因有避雨设施,黑痘病的危害被基本控制。
黑痘病在多雨、潮湿的地区,尤其是幼嫩组织(新梢、新叶、幼果等)比较丰富时期的多雨,低温,则发生严重。有些地区甚至因为黑痘病的发生严重,导致在该地区不能种植葡萄。
果粒受害,使葡萄失去食用价值;枝蔓、穗轴、叶片、新梢等受害,会造成这些部位枯死,给葡萄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从防治上看,1885年波尔多液的发明,基本上控制了黑痘病的危害。目前,对于不规范防治的果园,还会受到黑痘病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有机杀菌剂的应用(取代铜制剂),在世界很多地区黑痘病有抬头甚至再猖獗的趋势,这说明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基础药剂。
症状
黑痘病为害植株的幼嫩绿色部分,包括叶片、果粒、穗轴、果梗、叶柄、新梢和卷须。
叶片发病,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直径1~5毫米,边缘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有淡黄色的晕圈;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并逐渐干枯、破裂,形成穿孔;严重发生时,病斑会连在一起。
叶脉上的病斑呈菱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严重时造成叶片扭曲、皱缩。
果粒受害,会呈褐色圆斑。以后中部变成灰白色,稍凹陷,直径3~8毫米;病斑外部(边缘)颜色比较深,褐色或红褐色或暗褐色或紫色,类似鸟眼状,所以有时被称为“鸟眼病”。受害果实病斑会硬化或龟裂,失去食用或利用价值。
果梗、叶柄、新梢、卷须受害,初期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以后扩大为近椭圆形,病斑连接会呈长行或不规则形,以后灰黑色,病斑外部颜色比较深,为暗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之后开裂,形成溃疡斑。病梢发病严重时,生长停止或萎蔫枯死。
穗轴、小穗轴受害,形成的症状与新梢或叶柄相同,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形成的症状与新梢相同,会造成下面的果粒干枯或脱落、僵化。
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减少或降低黑痘病的发生或发生几率,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清园措施和田间卫生(处理落叶和病残组织)、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等具体措施。虽然这些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不能保证控制,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黑痘病的措施
1.苗木消毒:由于黑痘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应选择无病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10%~15%的硫酸铵溶液;(2)3%~5%的硫酸铜溶液;(3)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1%的粗硫酸);(4)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2.田间卫生: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因此,必须仔细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3~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过晚喷洒易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
3.抗病品种利用:栽种葡萄前的品种选择,即在建葡萄园前,根据雨水、气候条件、黑痘病发生的压力,确定品种。不同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普遍较强。
4.加强管理: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及时整枝和清理病枝病蔓;及时套袋。
5.药剂防治:根据规律和田间具体情况进行药剂防治。
转发0评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