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全国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今年的宣传重点是“民法典进农村”。在我区农村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是建设法治乡村的重要内容,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筑牢法治根基。
民法典姓“民”,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和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经营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因此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国民过日子的法律”,人民对权利的种种诉求,都在这部民法典中得到回应。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民法典要实施好,就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全面提高人们的法治素养和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农村人口基数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治观念薄弱,更是普法的重点人群。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民法典进农村”宣传,首先要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焦点、痛点等“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民法典中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条文,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心坎上。要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类节日节点和农贸市场、巴扎等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用“苞谷馕”式接地气的语言,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让农民群众爱听、爱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要以案说“典”,多讲些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案例,拉近法律与基层群众的距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农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服务。
虽然民法典宣传月为期一个月,但民法典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设法治乡村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因此,要建立农村法治宣传长效机制,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法律明白人”等的法治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民法典进农村”宣传,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农民群众心中扎根,“典”亮农民美好新生活。
转发0评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