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乡市结合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美丽田园建设和农田排水末端治理,先后建成8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覆盖农田5200多亩,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物质,水质提升一个等级以上,建立起洁净排水理念,打造农民家门口的“湿地长廊”。
一是建立洁净排水理念,筑牢生态防线。桐乡市在推进农田排水末端治理的过程中,高标准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充分发挥生态沟渠的水质净化功能,逐步建立起洁净排水理念。每条生态沟渠每年安排6次以上的水质检测,分析发现农田排水的总氮、总磷分别下降10%和30%以上,水质从建成前的五类甚至劣五类提升至三类或四类,并保持稳定。
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田园升级。桐乡市的生态沟渠在保证排水和截污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的建设要求,注重生态景观打造,提升景观效果,形成农田景观联结带,推进农田向绿化、美化转变,将田园变公园,助力美丽田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已成为桐乡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获得了《农民日报》的点赞。
三是因地制宜多点开花,彰显平原特色。桐乡市地处平原,结合不同农田的沟渠特点,形成了具有桐乡特色的生态沟渠四大模式:田间总排渠型沟渠,在濮院镇油车桥村将200多亩农田的排水集中于一条350米长的主沟渠,利用节制闸坝、透水坝、集泥井、反硝化除磷装置等设施以及水生植物的吸附净化水质;湿地型沟渠,乌镇镇新翁村将废弃水塘改造成“S”形湿地,通过叠水形式和回流循环系统,实现农田排水延长停留时间、降低流速,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断头浜型沟渠,崇福镇东安村利用农田周边的断头浜河道,改造为农田排水的末端净化池,通过沉水植物形成的“水下森林”,在提高排水净化时间的同时,实现了农田排水回用;大田排渠型沟渠,大麻镇永丰村和河山镇华台村分别在优质稻种植区按照高标准生态沟渠的要求,通过提升改造现有沟渠,在实现农田排水、氮磷减排的同时,提升了农田沟渠的生态功能,构建了一道靓丽的田园生态风景线。
四是出台政策强化保障,形成推进合力。桐乡市制定了《桐乡市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通过验收的生态沟渠进行一次性补助,根据每条生态沟渠建设的总金额,市财政资金补助80%、镇(街道)配套20%,已累计补助建设资金492万元。同时,落实运维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谁建设、谁受益、谁维护”,明确运维职责,确保每条沟渠做到经常性管护、季节性维护及临时性抢修,使生态沟渠发挥长期效益。
转发0评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