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小麦拔节抽穗。关中地区一望无际的麦田像一块巨大的绿毯铺展开来,微风吹过,嫩绿的麦穗轻轻舞动,昭示着丰收在望。
今年小麦长势旺盛,丰产基础良好。然而,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小麦条锈病也进入流行盛期,截至4月12日,全省发生面积144万亩,预计发生面积900万亩,为近10年第二重发年份。小麦能否丰产,事关粮食安全大局,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我们已经签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能增不能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说,全省上下尽锐出战,全面打赢小麦条锈病防控攻坚战,确保夏粮获得丰收。
职能部门 尽锐出战 迅速掀起普防热潮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危害极其严重。目前,小麦条锈病蔓延迅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大家看,条锈菌侵染小麦叶片产生黄色孢子堆,呈条状分布,建议选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全面喷雾……”
“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要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抢抓关键时期,实施全面防控的策略,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学防控的原则,以条锈病为重点,兼顾赤霉病、穗蚜等病虫,争取做到一次施药,兼防病虫的目标……”
4月13日,在兴平市召开的全省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推进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胡小平讲解了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省植保站站长范东晟通报了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要点。随后,排列整齐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
此次推进会,是陕西省全面推进小麦病虫害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
面对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的严峻形势,陕西省科学研判、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及时制定防控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坚持“压西防东控流行”的策略,前移防治关口,统筹调配资源,积极有序推进防控工作。
早在去年冬季前,省农业农村厅就制定印发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方案,对零星发病地区带药侦查挑治,对发病中心区进行全田防控。今年开春后,及时下拨省级重大病虫防控专项资金3000万元;印发《2021年陕西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方案措施,要求各地突出防控重点,抢抓关键时期,推动分区分级防治。3月底前,宝鸡市已经全域开展普防1次,其他市、县(区)根据发病情况,实施了专业化应急防控。
3月中旬,省农业农村厅两次召开专题会、视频会进行安排部署,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研判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会商确定防治策略,要求各地做到“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田”,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
为了如期实现病虫害防控目标,省农业农村厅下派8个工作组,督促指导全省防控措施落实。市县两级成立技术指导组,指导专业防治组织做好统防统治,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防控取得实效。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全域普防热潮。
农技干部 用心用情 保证青苗健康成长
“这块麦田的防治效果非常好,条锈病孢子全部杀死了。”4月14日中午,巨亚绒再次来到乾县临平镇马里村,看到喷药后的麦田条锈病防控效果很好,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对马里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文说:“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做好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同时,还要兼顾穗期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控,打药时还要加上杀虫剂和微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作为乾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巨亚绒几乎天天往麦田里跑,每到一个村庄,她都要扒开茂密的麦苗仔细查看一番。
3月16日,巨亚绒和同事在马里村的麦田里发现小麦条锈病的一个发病中心,这是开春以来乾县第一次发现小麦条锈病。她立即告知镇村负责人,联合镇村召开条锈病应急防控及培训现场会,为群众讲解防控技术、发放药剂,组织无人机开展应急防控,整天忙得团团转。高强度的工作,加重了她的滑膜炎病情,连走路都困难。“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各种病害的高发期,千万不可松懈。”巨亚绒忍着疼痛说,必须坚持到麦子丰收。
为全面加强植保工作,植保站所有技术人员分片包抓全县16个镇办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监测防控及宣传培训工作。“我们建立了各镇办相关负责人、农技员、各行政村负责人、种粮大户等参与的小麦病虫害监测防控微信群,及时发布全县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技术。”巨亚绒说,为发动群众联防联控,乾县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条锈病监测防控公告,并通过宣传车、农村大喇叭、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病虫害防控知识,形成重视条锈病防控、遏制蔓延的浓厚氛围。
在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监测防控中,陕西省各级相关部门选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督导检查、指导防控,通过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全省数以千计的专家教授、农技干部正在顶风冒雨、废寝忘食,为加强病虫害防控、夺取夏粮丰收而努力奋斗。
新型主体 全力以赴 防病除害大显身手
“大哥,我家的麦田得了条锈病,总共才2.7亩,你们可以帮我喷一下药吗?”4月15日,兴平市西城街道北仁村村民王秀梅着急地给兴平市农心亿达植保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打来电话。“你别着急,我马上派无人机过来。”合作社负责人闫国鹏说。
不一会儿,一架满载农药的植保无人机从王秀梅家的麦田飞过,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控。王秀梅激动地说:“要是靠人工喷药,得在地里熬上一整天,无人机喷药省时、省力又省钱,防治效果更好。”
从一个农药小店到专业化防治合作社,闫国鹏从事农药农资经营已经整整30年。2012年,他成立了植保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供应植保防治农业生产资料,开展种植田间管理、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以及提供植保无人机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服务。“传统的人工打药,不少农药落在了土地上,防控效果差,还污染了土质。”闫国鹏说,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每亩小麦可节约成本、减少用药30%以上,达到减量控害、精准用药的目的。
农心亿达植保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5架无人机,发展到现在拥有30架无人机和3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服务范围从兴平市辐射至周边多个县区。本来无人机作业起步在50亩以上才能有收益,但现在是小麦条锈病防控的关键时期,闫国鹏顾不了经济效益,经常干赔本买卖。“只要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他说,“无人机操作员全天都要穿着笨重的专业防护服,午饭大都坐在路边对付一口,虽然辛苦,但看到一片片的麦田里病虫害得到防治丰收在望,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为确保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治效果,陕西省积极发挥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进行防控作业;大力推广大型植保机械、无人机防治技术,以及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统筹考虑穗期蚜虫、赤霉病等重大病虫,推行“一喷三防”技术,达到一次喷药、多重效果;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基础上,促进农药减量化,减少面源污染,降低防治成本,实现增产增效。
转发0评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