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农业科教云

2020-01-03 09:4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我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国,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作物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作物连茬种植导致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通常栽种3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一般造成减产20%~40%,严重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传病害专家李园副研究员为大家介绍我国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李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节目开始我们介绍了目前我国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农林业严重减产对农民朋友造成很大损失那么造成土传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专家: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属根病范畴。所谓的土传病原物就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真菌是主要的侵染原,包括很多种类,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尖孢镰刀菌引起作物的枯萎病、黄萎轮枝孢引起作物的黄萎病。细菌性病害主要是作物的青枯病,此外,根结线虫侵染导致的作物根部产生根瘤,称之为线虫病,此类病害危害也很严重。

 

 3.主持人:土传病害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线虫等引起的,那么土传病害发生有没有什么明显特点呢?

 

专家:土传病害其病原物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且在土壤里存活时间较长,如瓜类枯萎病菌可在土壤里存活5年之久,故称之土壤习居菌。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是通过土壤、肥料、灌溉水等进行传播,以侵染危害植株地下部位的根茎为主,且能侵染植物的维管束,病原物在维管束里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在短期内致使整株植物枯萎而死亡。

 

4.主持人:什么地方会比较容易引发土传病害

 

专家:土传病害多发生在温室大棚中。

 

5.主持人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在不同作物中有没有区别呢?比如有没有哪些作物容易发生土传病害

 

专家:通常我们所说的土传病害多发生在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草莓、生姜、山药等作物上,一旦发生土传病害,传播迅速,危害十分严重。

 

   6.主持人:原来不同作物引发土传病害的几率有这么大差别,那不同病害的危害性有没有区别呢?哪几种病害危害最为严重?

 

专家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瓜果类疫病、根腐病、枯萎病、绵腐病、绵疫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

 

7.主持人:李老师,刚才提到,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那么导致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菌是什么?

 

专家:引致重要土传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其分类地位分别是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疫霉属、腐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丝核菌属、镰孢霉属、轮枝孢属等。

 

 

9.主持人:刚才介绍了一些理论知识,可能农民朋友们听起来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让我们来举个例子。番茄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蔬菜,也是餐桌上非常常见的蔬菜,那番茄上主要有哪些土传病害发生呢?

 

专家:主要有番茄疫病、枯萎病、绵腐病、根结线虫病、疫霉根腐病、番茄立枯病、黄萎病、青枯病、菌核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等。

 

10.主持人:番茄竟然有这么多种土传病害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李老师,什么是番茄疫病,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专家:番茄疫病是致病疫霉菌侵染引致的一类病害。

寄主:番茄、马铃薯、茄子。

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

分布:全国主要番茄产区。

危害症状: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侵染循环: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危害,以幼苗期,结果期危害最重。

 

11.主持人:看来番茄疫病番茄的危害还是很大的,李老师什么是番茄枯萎病,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专家:番茄枯萎病又称为番茄半边枯,番茄萎蔫病。主要由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侵染所致。

寄主:番茄、辣椒。

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率15%~20%,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棚室番茄发生严重,对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生产上易与番茄青枯病混淆。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茎部维管束,在作物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时呈褐色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病害发展,植株中、上部更多叶片开始发病萎蔫,但不脱落,至最后全株叶片萎蔫发黄,最后整株枯死。

侵染循环: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产生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扩散后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发生因素:播带病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不适宜植株生长,有利发病。表土层浅,底土层板结,透水性能差的田块发病重。土壤线虫危害番茄根部造成伤口,易引起发病。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该病发生。

 

12.主持人:番茄绵腐病是如何发生的呢?

 

专家:番茄绵腐病由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

寄主: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

危害:番茄普通病害,零星发生。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近地面果实易发病,成熟裂果发病重。果实发病后病斑呈水浸状、淡褐色,并迅速扩展、软化、发酵,密生白色霉层。病果多脱落,很快烂光。

侵染循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反溅传播。

发生因素:湿度成为番茄发生绵腐病的决定性因素。积水处番茄发病重,生理裂果多时发病也较重。主要发生在雨季。

 

13.主持人:哦,番茄绵腐病主要发生在雨季,也就是湿度大时容易发生。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番茄根结线虫病,顾名思义,它是指番茄根系被根结线虫侵染所致,那么番茄根结线虫病是如何发生的呢?

 

专家: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受保护地高温、适湿和高复种指数等因素影响,番茄根结线虫病呈严重发生势态,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发病田块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番茄的根部,感病植株的地上、地下部分均有明显的症状。

地上部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中后期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色暗淡、发黄、变小,结实少而小。

地下部症状:病株主根衰退,侧根和须根上形成大小不同的称为虫瘿或根结的瘤状物。根结大小、形状不一,与线虫和寄主种类及发育时期有关。有时在根结上再生小根。根结初期为肉根色,表面光滑;后期颜色变深,质地粗糙,出现坏死和腐烂。

发病规律:根结线虫多以卵和2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产生2龄幼虫,通过水膜中的短距离移动达到番茄根部,直接侵入幼根。线虫在取食过程中刺激头部周围细胞膨大,变成一胞多核的巨型细胞,而根组织细胞不正常的生长,导致根表形成根结。

发病条件:根结线虫病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高于40℃或低于5℃很难发育。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对低温敏感,最适致病温度通常为25~30℃或更高;花生根结线虫可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宽;北方根结线虫则较耐低温,但高温对其发育不利。通常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线虫完成1代所需时间越短,最短只需要20~25天。番茄品种抗病、土壤过度干燥、长期积水或过度潮湿均不利于发病。一般在沙质土壤上发病重。棚室栽培,重茬严重,且可控条件导致土壤温度提升和湿度适中,如果品种感病,则导致番茄根结线虫病猖獗。

 

 

14.主持人:欢迎回来!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刚才我们详细了解了番茄的主要土传病害,以及各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危害性等知识我们日常用较多的另一种蔬菜——黄瓜它的土传病害有哪些呢?

 

专家:主要有黄瓜枯萎病、黄瓜根结线虫、黄瓜疫病、黄瓜立枯病、黄瓜菌核病等。

 

15.主持人:什么是黄瓜立枯病?李老师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专家: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

危害幼苗、大苗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带有轮纹,前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时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明显,病部没有白色棉絮状霉,这一点与猝倒病不同。病斑逐渐扩大后绕茎一周,木质外露,最后病部收缩干枯,叶片萎蔫不能恢复原状,幼苗不倒状,逐渐干枯死亡。

侵染循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根部引起发病。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16.主持人:这是黄瓜立枯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生因素。那么什么是黄瓜菌核病呢?

 

专家:黄瓜菌核病是由核盘孢菌侵染所致。

寄主:黄瓜、番茄、辣椒、莴苣、芹菜、菜豆、甘蓝、白菜等多种蔬菜。

危害:全生育期圴能发生,棚室中危害重。引起烂瓜、烂蔓,产量损失很大。

分布:西北、华北、东北。

危害症状: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感染,主要危害幼瓜和茎蔓。瓜发病,从瓜蒂部的残花或柱头上开始向上发病,先呈水浸状湿腐,高湿时密生棉絮状霉(菌丝),后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粘附在病瓜部,瓜腐烂后或干燥后脱落土中;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茎部或主侧枝分杈处,出现湿腐状病斑,高湿条件下,病部软腐,生棉絮状菌丝,病茎髓部腐烂中空或纵裂干枯,菌核粘附在病蔓上。此病的菌核一般附着在烂瓜、病蔓或烂叶等组织上,茎表皮纵裂,但木质部不腐败,因而不表现萎蔫,病部以上叶、蔓凋萎枯死。

侵染循环: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叶片,长出白色菌丝,开始危害柱头或幼瓜。干燥条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经1个月腐烂。5~20℃,菌核吸水萌发,产出子囊盘,系有性繁殖器官。南方2~4月份及11~12月份适其发病,北方3~5月份发生多。

 

17.主持人刚才李老师介绍了黄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与侵染途径,那它发生原因都有什么呢?

 

专家有多种影响因素。

(1)环境:在各种影响黄瓜菌核病发生的因素中,湿度和保湿时间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才能发病,而且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保湿时间在40小时以上开始发病,保湿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连续黑暗条件下发病重。病害的发生对温度条件要求不很严格,9~35℃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病,以20~25℃条件下发病最重。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2)栽培:连作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田块,以及通风透光不良、地温低、湿度大时,发病重、传播快。

 

18.主持人: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不难得知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危害也很严重,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

 

专家: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是采用化学或非化学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化学方法:主要有棉隆,威百亩,异硫氰酸甲酯,氯化苦,1,3-二氯丙烯,硫酰氟,甲基碘,炔丙基溴,甲醛,农药混用等。非化学方法:主要有人工基质,轮作,漫灌,深耕,改变种植时间,种植抗病品种,嫁接,蒸汽消毒法,生物防治技术,太阳能消毒,生物熏蒸等方法,大多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是化学方法结合非化学方法联合使用,如威百亩、棉隆、氯化苦等化学替代品结合太阳能消毒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显著降低了化学替代品的用药量和使用成本,提高了防效,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9.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目前我国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并结合目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随着大量农业科技的应用,土传病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防治。谢谢李老师的精彩讲解!

 

专家:不客气。但愿刚才的讲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再见!

 

20.主持人: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节目,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再见!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2

谭凤东

2022-04-16 22:06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实现梦想:〈虎虎生威〉

2021-11-29 11:19

讲的好非常棒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32

2021-07-24 06:12

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32

2021-07-21 08:22

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40

2021-02-28 22:53

生态农业不代表不使用化学药品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521

2021-01-16 00:34

怎样解决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9

2020-09-22 21:28

老师讲得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762

2020-07-01 13:31

感谢老师的讲解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297

2020-03-28 01: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745

2020-03-17 09:4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905

2020-03-05 14:22

老师讲的真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徐丽慧

2020-03-02 05:1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无悔我心

2020-02-04 06:4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98

2020-02-02 11: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习高飞

2020-01-26 19:4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苦尽甜来

2020-01-19 08:5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453

2020-01-16 10:4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习高飞

2020-01-16 00:5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467

2020-01-14 09:2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0-01-14 06:4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