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月10日上午,青岛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提出,要真抓实干,突出抓好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七大重点任务。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当日下午,全市农业农村暨乡村振兴局长会议召开,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强化党性意识、提高政治觉悟、焕发实干精神,围绕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七大重点任务,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尽锐出战、攻坚克难,锚定2022年15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迅速动起来,奋力干起来,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回顾2021
2021年是新征程开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转作风、争一流、当排头,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01
守正创新
推动政策创设实现新突破
出台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试行),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搭建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02
狠抓稳产保供
推动农业产能迈上新台阶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12.7万吨,单产434.35公斤/亩,均创近15年新高。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4个,“青岛农品”影响力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榜前十名。
03
狠抓产业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
开工建设涉农重点项目51个、完成投资80亿元,全年一产固投同比增长20.7%。建设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农业产业强镇27个、田园综合体38个,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04
狠抓乡村建设
推动美丽乡村呈现新风貌
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全国“三夏”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中国国际农机大会在青岛召开。
05
狠抓活权赋能
推动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强化财政金融支农,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务助力乡村振兴20条,搭建“金融宝”等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和资本下乡。
06
狠抓有效衔接
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新提升
稳定帮扶政策,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深化东西部和省内协作,有关经验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二、把握当前形势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二十大召开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世纪疫情和国际形势双重挑战下,青岛在新的一年如何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同样值得关注。
挑战
“四重压力”
世纪疫情,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加重,粮食、农资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面临粮食稳产保供的压力;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一产固投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陡增;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影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压力依然存在;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攻坚的压力持续加大。
“三大短板”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存在乡村振兴制高点不多、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大短板”。
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赢得难得的窗口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青岛农业参与更高水平国际分工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空间迎来了新机遇。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为青岛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带来重大利好。
从国家战略看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并对青岛作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要求,为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总指导、总遵循、总航标。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青岛,更好释放叠加效应,形成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从横纵对比看
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耕地面积排名第5位,农村人口排名第7位。在全省16个地市中,我市是唯一的特大城市,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发展龙头,农业农村体量大、基础牢、水平高,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所在。
从自身发展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发起乡村振兴、突破平度莱西、经略海洋等攻势,组织实施了乡村振兴“五大突破、十大行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2022年工作展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落实“三三六三”工作思路,即统筹高线、中线、底线“三线布局”,大力实施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三化推进”,突出抓好稳产保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有效衔接和机关建设“六大任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1
提升高线:抢占“四大制高点”,事争一流,唯旗事夺
当前,青岛正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全市农业农村暨乡村振兴局长会议提出,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争创一批全国制高点,推出一批代表青岛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路径的先进典型,重点抢占“四大制高点”。
齐鲁样板制高点
将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以5-10个左右的自然村为单位,在全市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蹚出齐鲁样板的实践路径。
融合发展制高点
把产业融合作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出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案,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发展典型。探索开展“链长制”试点,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十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
数字农业制高点
抢抓数字农业新风口,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字农田、智慧农安等应用系统,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深化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智慧牧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的继承应用,用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把青岛打造成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高地。
品牌农业制高点
加强“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开展全方位、矩阵式宣传。实施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年内新增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70个,保持地标产品数量全国领先。
夯实中线:实施“六大行动”,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攻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村改革惠民、金融支农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六大行动,不断抓好工作落地落实,让广大农民群众收获更多“稳稳的幸福”。
0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开展村庄清洁、农村治乱、绿化美化等三大专项行动,持续“扮靓”农村环境。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片区化规划、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品牌化运营,年内完成20个省级、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10个区域联建、产村一体、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示范片。
实施美丽宜居乡村攻坚行动
坚持乡村为农民而建,千方百计确保既定目标按期完成,逐步提高乡村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感。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行动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以上。
实施农村改革惠民行动
稳妥推进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落实办法,探索闲置宅基地收储办法和整体利用机制。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和成员管理制度,力争年内95%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实施金融支农行动
深入实施农业项目精准招商行动,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的工作思路,签约、落地、开工、投产一批乡村振兴大项目。做好金融支农的同时,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推动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
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动莱西市省级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年内全市再创建5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示范合作社三级联创。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行动,完成市办实事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
03
守牢“五条底线”,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树高千尺关键在于根系、高楼大厦关键在于地基。农业是整个社会经济最基本的生命线,为“乘风破浪”的经济社会发展兜底。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守牢底线,就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守牢稳产保供底线
2022年全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产量300万吨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1.7万亩。加快推进市级种质资源库和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推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丰富“菜篮子”,确保蔬菜总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稳定生猪生产,发展草食畜牧业,确保年内肉蛋奶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2.1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支持政策,组织4个经济强区和23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做好东西部和省内协作以及对口支援工作。
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稳步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实行“一品一策”,全链条加强重点产品整治。
守牢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底线
加大草地贪夜蛾监测、灭杀力度,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控。开展春秋防和夏季补免行动,深入推进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羊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年内完成动物疫病检测30万份以上。
守牢农业生态安全底线
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5万亩。着眼提升耕地质量,开展农机深松(深翻)整地和保护性耕作,创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
四、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
01 强化政治责任和“三农”情怀
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强化政治责任,带着深厚感情去抓“三农”、促“三农”、强“三农”。
02 强化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
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温度、有作为的“三农”干部队伍。
03 强化系统思维和项目思维
要把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
04 强化工作作风
要扎实践行“严、真、细、实、快”的要求,积极而稳妥、有力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
05 强化工作纪律
要始终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始终做到自律、自重、自警,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踔厉启征程,笃行向未来!
来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