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这一禁长达十年之久,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能吃的鱼变少了?其实不然,我们日常餐桌上吃的鱼大多为养殖鱼类,我国是世界上人工养殖技术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国家,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没鱼吃的问题。另外,国家还对退捕上岸的沿江渔民发布具体政策,采取补偿、安置、转产、转业等措施,保障沿江渔民生活,推动长江生态转型。
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对“十年禁渔”政策做出权威解读。
铁岭新一代“笑神”--李雪琴也给咱的母亲河做了公益代言,呼吁长江禁渔。
李雪琴还说:“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连汉朝人都懂的道理,咋现代人就糊涂了呢?”
“禁渔十年”,这十年的禁期,也蕴含着中国传统农业中“顺时”的理念。《尚书·舜典》提出“食哉惟时”,把掌握农时当作解决民食的关键。先秦诸子虽然政见多有不同,但都主张“勿失农时”“不违农时”。“顺时”的要求也被贯彻到林木砍伐、水产捕捞和野生动物的捕猎等方面。
图 | 汉代渔筏画像砖(三星堆博物馆藏四川广汉文物)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以时禁发”的措施。“禁”是保护,“发”是利用,即只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采集利用野生动植物,禁止在它们萌发、孕育和幼小的时候采集捕猎,更不允许焚林而搜、竭泽而渔。
孟子在总结林木破坏的教训时指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 “用养结合”的思想不但适用于野生动植物,也适用于整个农业生产。
班固 《汉书·货殖列传》说:“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这8个字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关系。这也是我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支持“十年禁渔”,给长江的休养生息一个机会。爱长江,就让她喘口气。
文中史料来自我社出版的《中国农业通史》。
图书购买联系电话:010-59194868
转发0评论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