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金秋十月是我们收获成功与希望的日子,是我们即将收回一年的投入的最后时刻,也是证明我的一年的管理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灾害的日子,也是我们联合利农的技术服务能否给大家交上一份满意试卷的时侯,也是我们联合利农技术人再次为大家提供十月份技术服务的时侯。
首先我们说说摘袋
摘袋时间的确定
一定要掌握好摘袋时间,除纸袋过早,果实暴露时间长,果皮粗糙色泽发暗;如果太晚除袋,风味淡,且采收后易褪色。那么套袋苹果什么时候摘袋好呢? 低海拔脱袋后上色时间长,如果10月下旬采果,应该9月下旬脱袋。高海拔果区,由于昼夜温差大于低海拔,上色快,可适当推迟脱袋,而且由于高海拔果区比低海拔发芽、开花迟,停长早,全年光合时间短,果个相对比低海拔小,适当推迟脱袋采摘,还有利于果个长大。红富士苹果一般情况下100~120天左右就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摘袋。太早的话苹果脱绿不够,上色困难;太晚的话又会出现底色发黄,同样不易上色。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温差和湿度对苹果着色的影响
脱袋后温差低于5度,不上色、还褪色;温度低于10度几乎不上色;温差超过10度越多,上色越快。湿度也会影响上色快慢。实践证明:空气湿度大、上色快,不管海拔高低都一样。烟台、河北秦皇岛果区,海拔只有几十米到一百多米高,仍然上色快。这是因为他们是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大,所以上色快。不管海拔高低、空气干燥,上色慢。有湿度没温差或温差小,上色也不快,温差大但没湿度上色也慢。所以温差大加上湿度也大,上色才会快。
摘袋的时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套红蜡袋的果园在摘袋时一定要分两次摘,摘完外纸袋后,间隔2~3天再进行红蜡内袋的摘除,这段间隔期是为了给果实有一段适应外界环境的时间,如果突然一下子内外袋全摘掉,极易发生日烧。
对于单层袋的果园,可以先将袋体撕开呈伞形,罩于果上防止日光直射果面,过一周后将全袋除去,以防止日烧,加速着色。
如果外袋和内袋分二次去除,要注意以下操作要领:
(1)摘除外袋——在阴天进行:晴天一般应在袋内外温差较小时“热摘”除去外层袋。即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摘除外袋。
(2)摘除内袋——在摘除外袋经高温光照锻炼3~5个晴天后,于阴天或多云天气摘除内袋。若没有合适的阴天,则要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摘除内袋。一般上午摘除树冠东、北方向的内层袋,下午摘除树冠西、南方向的内层袋,遗免日灼发生。
秋季修剪
主要是疏除徒长枝、竞争枝、直立枝,使每个枝的叶片都均匀着光,保证果实着色。
摘叶和转果
在摘袋的同时,应该对果实附近的影响着色的叶片进行摘除。摘叶有利于果实受光充足而促进着色,同时又能防时紧贴果面的叶片对果实着色形成花斑及利于害虫的藏匿,所以摘叶就显得非常重要。摘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结合摘除果实内袋一并进行,以摘除果实周围的小叶为主,第二次摘叶在第一次摘叶的一周后进行,可全部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适宜的摘叶量应为全树的15%~20%,太少的话会对果实着色形成影响,太多的话又会增加果实日灼的机率。
转果与垫果可使果实着色指数平均增加20%左右。转果时期应在摘袋后7-10天左右进行(即阳面上足色后),用改变枝条位置和果实方向的方法,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为防止果实再转回原位,可用透明白胶带将果固定)使之充分受光。转果时手法要轻而慢,以免扭伤果实和离层,造成落果。转果时间掌握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进行,以防发生日灼病。垫果主要是为了防止果面摘袋后出现枝叶磨伤,利用摘下来的纸袋,把果面靠近树枝的部位垫好,这样可防止刮风造成的果面磨伤,影响果品外观质量。
铺设反光膜
摘袋及第一次摘叶完成后,应及时铺设反光膜,反光膜应铺于树冠下,行间留出作业道,边缘固定,并每天检查的扫除其上的落叶。如遇雨天,雨后应及时清除其的的积水,以利用提高反光效率和反光膜的使用寿命。每亩果园用膜400~500平方米。果实采收前1~2天将反光膜收起,洗净,晾干,第二年可继续使用。铺设的范围以树冠的垂直投影为限。铺设反光膜能有效提高树冠下部的果实及果实额洼部位的着色率,大大提高全红果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果实的风味及含糖量。
病虫害的防治
果实摘袋后被完全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所以希望大家能在摘袋前对果园及时用上一次杀虫杀菌药,同时应注意磷钾肥和钙肥的补充。建议用药方案如下:
摘袋前
方案一:70%甲基硫菌灵800倍或多菌灵500倍 + 梧宁霉素800倍+甲维盐高氯或甲维盐毒死蜱1000倍+磷酸二氢钾 500倍
方案二:异菌多(异菌脲+多菌灵)1000倍+甲维盐高氯或甲维盐毒死蜱1000倍+优醇300倍
摘袋后
方案:宁南霉素8%水剂2000-3000倍液+螯合钙500倍。
果实的釆收
等果实上好色后应分期分批及时进行釆收。
成熟度的确定。
可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釆收时应掌握的成熟度,如果长期贮藏的苹果要求在其生理成熟度的八成采收,如果鲜食的话可以适当晚釆几天。一般以下列方法综合确定采收成熟度:果柄与果台联结处形成离层,手掌托住果实轻轻一转,果柄与果台可以分离,即可采收。富士系、秦冠品种170~180天采收,元帅系在盛花后140~150天采收。
果实品质要求。
果实完好无损,新鲜洁净,无不正常外来水分,农药残留符合标准。果面无碰压伤、刺伤、药害伤、雹伤和明显的病虫伤;无任何可见的真菌或细菌侵染的病斑。果径富士系75~80毫米≥80%。秦冠系80~90毫米≥80%。着色面积≥70%。果形端正,无畸形果,果柄完整,装箱时剪去果柄,剪后果柄稍低于果肩。果肉硬度:富士系≥8千克/厘米;秦冠≥7千克/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富士系≥15%;秦冠≥13%。总酸含量:富士系≤0.5%;秦冠≤0.3%。
采收时间和方法。
采收须在露水干后的上午和下午气温凉爽时进行,不宜在雾天、雨天和烈日暴晒下采收果实。方法:采果人要修剪指甲、戴手套操作,做到轻拿轻放。
采收后的销售
采果前提前找好客商,谈好收货标准和装货时间,收取一定比例的订金,然后认真仔细的签好销售合同。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在田间搭建棚舍进行堆放还是运回家进行堆放。如果在田间堆放的话,应提前进行棚舍的搭建。提前预计采果的总量,然后根据总量来计算应该搭建的棚舍的面积,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棚舍内可以堆放500斤左右的苹果。
棚舍内堆放的苹果应及时进行包装,如果不能及时包装的话应及时采用遮阳网进行覆盖,以免强光长时间照射,使果实着色过度,果面变老,卖相变差。
提前约好销售时必要的人工,准备好装货时要使用的果框,称量工具及运输车辆,计账用的笔和账薄等。
釆收后的入库冷藏。
采果时,如未能接到订单或暂时没有销路的话应及时进行预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入库冷藏。
预冷:
(1)空库预冷。苹果入库前4~5天开机降温,使库房温度降至0~-2℃并稳定在此温度范围内。
(2)果实预冷。果实采收后,立即运回进预冷间或冷藏间预冷,在24小时内将果温降至1℃左右,迅速消除田间热。
(3)预冷的方法。在苹果上采用的主要是空气冷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普通冷却法。采后苹果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利用空气自然的对流,带走产品的热量而达到降温的目的。②冷藏间(预冷间)冷却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国外都很常见,即采后苹果经挑拣后,直接入冷库,包装容器多不封口,并加速库内空气循环,待降至要求温度后封箱堆垛。大型冷库设计有预冷间的,在预冷间预冷完成后,再移入冷藏间内堆垛贮藏。③强制通风式冷却。是专门的快速冷却装置,通过强制空气高速循环,使产品温度迅速降低,在国外使用非常普遍,在国内也有采用。
(4)预冷终温控制。预冷的终温要控制在稍高于该品种适宜贮温,比如多数苹果贮温在-1~0℃,则预冷至1~2℃为宜。有的早熟品种对温度比较敏感,过低的冷却会造成冷害。
入库:冷藏技术和质量要求
库房准备
入库前进行库房灭菌消毒并及时通风换气。
入库时库房温度应预先降至0—-2C。
入库量的确定
根据不同包装容器合理安排货位、堆码形式和高度。货垛排列方式、走向及间隙应力求与库内空气环流方向一致。
按品种分库、分垛、分等级堆码,为便于货垛空气环流散热降温,有效空间的贮藏密度每立方米不应超过250kg,箱装用托盘堆码允许增加10%-20%的贮量。
为便于检查、盘点和管理,垛位不宜过大,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
货位堆码要求
距墙0.20-0.30m.
距冷风机不少于1.50m.
距顶0.50-0.60m.
垛间距离0.30-0.50m.
库内通道宽1.20-1.80m.
垛底垫木(石)高度0.10-0.15m.
适宜冷藏条件
温度
苹果预冷后入库有利于迅速进入适温故知新贮藏环境。入库期间库房温度尽量避免出现波动,库房入满后要求48h内库温进入技术规范状态。不同品种苹果贮藏适宜温度。
温度的测定,库房温度可以连续地或间歇的测定。温度的连续测量或用具有直接读数的记录仪来完成,没有记录仪时人工观测。
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精度不得大于0.5c。
测温点的选持和记录
温度计应放置在不受冷凝、异常气流、辐射、震动和冲击的地方。
点的多少视库容而定,即有测果体温度的点,又有测空气温度的点(应包含射流起始回流点)。每次测量后都应详细记录。
温度计的检验
为使测量度精确,温度计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校正。
湿度
贮藏期间的最适相对湿度为85%-95%。
测量湿度的仪器,精度要求在±5%,测点的选择与测温点同。
空气环流
库房内的冷风机应最大限度的使库内空气温度分布均匀,缩小温度和相对温度的空间差异,从包装中带出贮藏产品新陈代谢产生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货间风速为0.25-0.5m/s.
通风换气
由于苹果的代谢活动会排出和积累有害气体乙烯和挥发性物质(乙醇、乙醛等)。故贮藏前期可利用夜间或早上低温时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防止引起库内温湿度较大的波动。
贮藏寿命及贮藏指标。
在任何条件下,贮藏期限不得延长到影响苹果的销售质量。为此,必须定其抽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品种苹果的预期贮藏寿命。
苹果出库上市销售时,中期贮藏(4个月以上)的硬度不低于5.5kg/cm;长期贮藏(6个月以上)的硬度不低于4.5kg/cm。
釆收后叶面补肥及清园
釆收后可收叶喷高浓度的尿素或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等,来提高枝条和花芽中的氮养分贮备,这对第二年的开花时花大花齐和枝条的健壮生长非常有利,会为下一年生产出大果好果提前打下基础。建议叶喷尿素200倍或特异优醇100倍,同时加配较高浓度的氟硅唑或丙环唑或辛菌胺800倍进行药剂清园。同时检查和刮治腐烂病,剪除病虫枝,釆拾病烂果,收集后进行深埋处理。
及时施用秋基肥
未能完成秋施基肥的用户,釆果后应及时施肥。
首先,施肥量的确定,可根据树龄,树势,产量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按树龄来施肥,微生物有机肥可一龄一斤,如果地力太薄或耕层太薄及弱树老树、虚旺树应再此基础上增加20%的用量,而复合肥可根据明年树的负载量酌情而定,一般2-3斤,幼树可减半或不施。而中微量元素一般15年以上的树再去使用,亩推荐使用量20-50斤或每株0.5-1斤。
接下来谈谈施肥的位置,正常情况下,施肥的位置应以树体外围滴水线为宜。关于施肥位置的确定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果树的地上生长和地下生长是一种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地上部分有多大,地下部分就有多大,但是还有一个特点是,幼树,旺树地上地下的表现是根大树小,所以生长量大,如果我们要让树扩冠的话应施在树的外围之外,如果我们要控冠的话应施在树冠外围以内,且断根越多,对树上的控制越明显。而对于弱树、老树往往表现为树大根小,所以施肥位置应该内移。而对于衰老树应该断其根梢的老化毛细根,对根系进行修剪,促发新的吸收根及延长根的生长。
施肥方法,一般建议釆用环状沟施法或放射状沟施法,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情況自行选用并要逐年交替使用。
施肥深度, 环状沟:施肥深度以30-40公分,宽度30-40公分为宜,且将肥和土伴匀后盖土。放射沟状施肥法:内侧距树干50-100公分,外侧以树外围滴水线为宜,且内浅外深,内窄 外宽,每株挖4-8个放射沟为宜,深度为30-40公分,宽度为40-50公分。
应在最短时间由尽快完成,最迟不能超过落叶前半个月。
个人简介
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师资库教师
西北园艺一线专家
大农圈平台特邀专家
云上智农平台专家
陕西联合利农 技术老师
礼泉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张改运
转发0评论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