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蔬菜移栽,做好这5点棵棵成活不僵苗,现在知道还不晚

北方的农民

2025-10-28 17:1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有些菜友在寒露过后种菜时总遇到这样的问题,移栽的秋冬季菜苗,像花菜、包菜、红菜苔这些,栽下去之后不是蔫头耷脑,就是半个月都不见长新叶,有的甚至直接死掉了。眼看着好苗子糟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怎么移栽才能不僵苗成活率高呢?

移栽对菜苗来说是一次大伤元气的“手术”,并不是简单地把菜苗挪个窝那么简单,栽前准备、栽中操作和栽后护理,一点都马虎不得。

想要解决移栽成活率高并不难,根据我多年实践经验来看,你只要把移栽拆解成“移栽前、移栽时、移栽后”三个清晰的步骤,抓准每个步骤的重点,那么苗子的成活率几乎能达到九成九以上,而且缓苗快,后期长势旺。

移栽前,土壤整理是关键

提前整地无非就是翻耕和施底肥。

地一定要提前深翻,深度大概在二三十公分,一锹深差不多。这么做的目的是把下层的硬土翻上来,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苗子的根才能扎得深、长得开。

底肥一定要用足,这是苗子整个生长期的“底气”。家庭小规模种菜,我最推荐用完全腐熟好的羊粪或牛粪,肥力温和,不烧根,还能改良土壤。鸡粪要慎用,必须确保是彻底腐熟好的,否则它在土里发酵产生热量,很容易烧根。把这些肥料均匀撒在土面上,然后翻地,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

另外有个关键操作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要提前浇透水。最好在计划移栽的前三四天,把地彻底浇一遍透水,这叫“浇底墒水”。目的是让土壤深层喝饱水,这样苗子移栽后,根系为了找水就会主动往下扎,容易长出壮棵。浇完水等几天,等地表稍微干爽,不粘脚了再移栽。

当然也别忘了对苗子本身也要做准备。如果是自己育的苗,在移栽前五六天,要开始“炼苗”,也就是逐渐减少浇水、增加通风和光照,让它提前适应露天环境,移栽后就不那么容易“感冒”了。

如果是买的苗,最好先将根部浸泡一下水。

移栽时,轻拿轻放,不要生拉硬拽

起苗是关键。理想的时间是选在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三四点以后,避开中午的暴晒。起苗前,如果苗床有点干,可以先稍微淋点水,让土湿润,这样容易带上完整的土坨。用手或小铲子小心地把苗挖出来,核心是要让根系尽量多地带原土。这个土坨是苗的“保命团”,能极大减少对根丝的损伤。

栽苗时,深度要把握好。俗话说“深栽葱,浅栽蒜”,对于叶菜苗,原则是不能栽得过深。把带土坨的苗放入挖好的穴中,回填土,用手轻轻压实,让根系和土壤接触上。记住,土壤埋到苗子原来生长时的深度就好,千万不能把菜心(生长点)给埋住了,不然很容易烂心。

苗子栽好,头一件大事就是立刻浇“定根水”。这次水要浇透,但水流要缓。最好用花洒或喷壶慢慢淋水,让水慢慢渗透,使根系周围的土壤和原来的土坨紧密结合。如果移栽后太阳很猛,最好马上盖上遮阳网,为苗子撑起一把“遮阳伞”,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苗子打蔫。

移栽后,精心护理,耐心等待

刚移栽的苗子比较脆弱,根系吸水能力差。在移栽后的3到5天内,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适当补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遮阳网一般盖3到5天,看到苗子明显恢复精神,叶片挺立了,就可以在傍晚或阴天把它撤掉。

很多人栽了四五天就急于施肥,这是严重错误的。

苗子还没缓过劲来,新根没长出,此时施肥好比给一个虚弱的病人吃大补药,根本吸收不了,反而会加重根系负担,造成“烧根”。一定要管住手,至少移栽后7天内不要施任何肥。

当你看到苗子中心开始长出鲜绿的新叶,那就恭喜你,它已经成功“缓苗”,开始生长了。这时,要适时“控水”。适当让土壤干湿交替,等表土发白再浇水。这样能“逼”着根系为了寻找水分而向下深扎,根系发达了,苗子自然长得壮实,抗病抗逆能力也更强。

7-10天以后根据苗的实际长势开始施第一次提苗肥,可以是尿素、人尿液、水溶肥、发酵好的饼肥,但一定要兑水稀释,薄肥少量,不要用复合肥,复合肥见效慢,不适合苗期用。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