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加工点每天能加工粉面1200斤左右,这些粉面大概出粉条1000斤,每斤粉条我收5毛钱的加工费,一天能挣500块钱,每年一季忙活下来仅加工费一项就能为家里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近日,桐柏县固县镇沈楼村村民金启道在自家的粉条加工点边忙边说。
“金老板这个加工点开得就是好,不但解决了乡亲们下粉条的难题,也为我们这些农闲在家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我们住在一个村子,我每年收罢秋就来这里干活,刨红薯、洗红薯、打浆、做粉条这些我都会,一天工资100块钱,每年一季忙下来,能为家里增加收入近万元,我家这两年也靠干这个脱了贫。”在一旁晾晒粉条的金启贤插话道。
沈楼村位于固县镇西南5公里,全村3000多亩耕地,其中有近一半的土地为浅坡地,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适宜红薯生长。当地村民历来有种植红薯的习俗,上世纪80年代,物质匮乏、菜品稀少,当地村民引入传统工艺,把红薯制作成粉条作为冬藏的菜品食用。充裕的部分馈赠乡邻或沿街兜售,以此补贴家用。几十年来,当地的手工粉条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单打独斗”、零星发展的阶段,销路不畅,价格低廉,“深藏乡间无人知”,种植红薯并没有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追求原生态、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强烈,市场需求巨大。
桐柏县市场监管局派驻沈楼村第一书记刘红伟敏感地“嗅到”这一潜在的商机,他经过多方的市场调研,带领村“两委”人员走访入户,对种植红薯的农户进行摸排登记,引导村民们坚持走手工制作粉条之路,主打本地特色农家牌,力争把沈楼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粉条村”,以粉条产业立村富民。他立足部门优势,成立合作社,依托多彩田园打造沈楼特色农业,申请注册商标,开拓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提高产品价格,抱团取暖闯市场。
刘红伟说,通过资源整合和多方宣传,去年以来,当地粉条销路逐渐向好,价格一路走高,过去每斤五六元的红薯粉条,现在每斤达10元以上,价格翻了近一倍。
当地红薯种植大户关斌算了一笔账:种植传统农作物一亩土地收入在2000元左右,种植红薯亩产约5000斤,按10斤红薯出1斤粉条来算,每亩红薯制作成粉条收益在5000元以上,他家今年种植红薯12亩,按当前的价格10元来算,总收益达6万多元。
目前,在金启道、关斌等种植加工大户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沈楼村村民加入种植红薯和加工粉条的致富行列。沈楼村的粉条生产量由2016年的1万多斤,发展到2018年的5万多斤,全村来自粉条制作和销售的收入达80多万元,带动该村100余户农户依靠红薯加工和销售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出现了户户种红薯,家家做粉条的可喜局面,过去曾不起眼的小粉条变身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条”,该村也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粉条村”。
转发0评论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