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呈冠状,主茎强壮,平均株高74~90cm,花丝多呈红、桔红、桔黄、黄、浅黄、白等色。种子为瘦果,种皮色分白、米黄、灰、黑、黑褐,花期为每年的6-7月份,果期为8-9月份。
红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花丝可以入药,丝浆是不可多得的上好染料,而从红花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红花籽油更是一种健康、珍贵的优质食用油,其主要成份为人体必需但又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它能有效溶解胆固醇, 具有降血脂、清除血管内壁沉积物以及降血压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是已知植物食用油中最高的,平均含量达78%左右。
红花籽油中富含的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它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长时间的食用过程中,可使皮肤得到不断的滋养,全面补充肌肤营养成分。
红花与藏红花
红花又叫草红花,原产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栽培历史也很长。藏红花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学名Crocussativus,系鸢尾科植物,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药用部位为柱头。在国外,西红花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可治疗创伤痈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时藏红花就已经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它被列入药物之类。就养血功能而言,藏红花优于红花。
红花与藏红花仅一字之差,所以在概念上被常误认为同类异名,现在仍有很多人把西藏早已引种栽培的红花当作藏红花。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此红花非彼“红花”。红花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的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中的每一朵管状花呈桔红色。而藏红花是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的鸢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鳞茎,花为青紫色或紫红色,它们虽在活血通络方面功能相似,但在系统演化、形态发育和其它用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藏不产藏红花,那么,为什么藏红花又以“藏”字当头来命名呢?因为这种药材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西藏后,又经西藏转运至内地,这样人们就把它称之为藏红花。
红花籽红花品种:
一般而言,有刺红花与无刺红花只是生长形态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所导致的红花(丝)采摘方式对红花籽后续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有刺红花由于其植物干茎和叶片均生长有刺,使得人工采摘红花(丝)极其困难,在后续红花与红花籽共同生长的2个月中,红花籽的生长特别是果实饱和度受到红花(丝)共同生长的影响,导致红花籽中的营养指标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无刺红花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红花(丝)被方便地采摘后,不仅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更主要地,使得“独享干茎养分”的红花籽后续生长指标得到保证,红花籽的大小、饱满度、光泽度均优于有刺红花籽。
红花籽油成分及对人体的作用
(一)亚油酸
亚油酸物理填充模型1.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67.8%(国标最低标准),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因此被誉为“亚油酸之王”。
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有八大生命基料,它包括有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糖、脂肪、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一些是人类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吸取的,称为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重要,就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人体只要不缺少亚油酸,在体内就可以合成其它两种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亚油酸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
4、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亚油酸,必须从膳食中摄取。
(二)亚油酸作用
1.亚油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特别是参与线粒体及细胞膜磷质的合成。亚油酸缺乏可能导致线粒体肿胀,细胞膜机构、功能的改变,膜透性、脆性增加。
2.亚油酸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体内的胆固醇要与脂肪酸结合才能在体内转送进行正常代谢。亚油酸缺乏后,胆固醇转送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沉积,最终导致疾病。
3.亚油酸是合成前列素的必须前提,体内缺乏亚油酸,组织形成前列素的能力就会减退。亚油酸还会对由于X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4.红花籽油不但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有治疗脂肪肝的奇特功效。
5.亚油酸的另一个功效就是组成细胞膜的原材料。组成细胞膜的材料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有强化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功能。
(三)天然维生素E
1. 红花籽油中富含天然维生素E,平均含量在800mgDL左右,是所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因此红花被誉为“维生素E之冠”。红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是纯天然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天然维生素E。
2.维生素E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它还有抗衰老的作用,使老化、衰老的细胞和组织重现活力。维生素E是一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消灭自由基,预防癌症的营养物质。
来源:中央农广校
科普中国官网:$http://www.kepuchina.cn/$
转发0评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