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青鱼为温和型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以螺蛳、黄蚬等为主的天然贝类,但由于水域污染的加剧,天然贝类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青鱼养殖业的发展。由此,青鱼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便成为了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鱼的基本养殖环境,营养需求和鱼病防治的研究现状。
一、养殖环境要求
1.养殖条件选择 池塘要求水深保持在1.5~2.5 米,面积 3~10 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 3~5 亩水面配备 3 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1台,投饵机 1台。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每养殖两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淤泥,使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
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曝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水体消毒 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对水体消毒。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二、苗种的培育
1.夏花的培育 投放出膜 4~5 天的水花,放养密度 6 万~10 万尾/亩,池塘面积以 3~5 亩为宜。下塘后第1~10天喂豆浆,10 天后酌情增加,每天两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 5~7 天加水 15~20 厘米,到夏花出池水位加至1.3~1.5 米。根据池塘水质适量施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2.一龄鱼种培育
放养时间:夏花经过 2~3 次拉网密集锻炼即可下塘。
水质调理: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放苗施绿肥 或用发酵、腐熟粪肥,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 0.6~0.7米,进水时一定要用密网过滤。
放养密度:青鱼夏花5000~7000尾/亩,鳙鱼水花 1200~1400 尾/亩,鲫鱼水花 300 尾/亩。面积以 3~6亩为宜,水深 1.5~2米。
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选择晴好天气的上风处,鱼种入池前用 3%~5%的食盐水消毒 15分钟。
日常管理:保持较好的透明度。溶氧大于 4 毫克/升以上, pH 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实行“四定”。定点:投喂场食台或食场;定时:每天两次,上午 8-9 时、下午 2-3 时;定质: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优质新鲜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按占总投喂量的比例喂食。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度适宜,溶氧充足。冬季保持池塘安静,水深适宜。
3.二龄青鱼种 亩放 1000~1200 尾一龄鱼种,鲢鳙 400尾,草鱼 20尾,鲫 200尾。
4.三龄青鱼种 放 350~430 尾/亩的二龄鱼种,鲢鳙 200 尾/亩,草鱼 20 尾/亩,鲫 100 尾/亩。投喂以配合饵料为主,饵料要新鲜、营养全面。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生产措施参照鱼种培育。
三、鱼病防治
1.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 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2. 4 月底、5 月初和 9-10 月鱼病多发季节,用 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预防杀灭锚头鳋、中华鳋等寄生虫。两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 1 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 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两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
转发0评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