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市“三步曲"

村中兰花种植场

2021-04-27 19:1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中国养兰历史久远,兰文化更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关于“兰”的记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邛兰植于壁上。”《楚词》中也有《芄兰》的记载,古河南人用兰花来对心爱的女子以“示爱”之物。春秋时期,孔子咏兰、写兰。曾咏以“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贫困而改节。”这是对兰最美的赞颂,以君子之道来对兰花的崇爱。西汉、魏、晋、以至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时,历朝历代就有上至帝王、王公大臣,下至文人墨客,都有写兰、咏兰、画兰者,比比皆是,现能找到的诗词就有一百五十多首。就是这些帝王、商贾到文人墨客,是他们奠定了中国兰花的深厚远久文化底蕴。在宋代,邛人便将兰花分了属。


如:西山春剑、春兰、送春、夏兰、蕙兰(邛称:巴茅兰)豆瓣兰(邛称:毛草兰)。也对兰花瓣型和素花作了分属记载和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兰的芬芳虽未登上大雅之堂,却藏于山林幽谷。到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有了提高,这时,人们才出现养兰爱兰者。何曾几时,才想起那些诗人、文豪、画家笔下曾经描述有千年文化的“兰花。”于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作为当时以“爱好”为目的的养兰方式出现了。从城市到农村,东家墙头,西家檐下;张家阳台,王家小院,李家房顶,东一盆,西一盆,三三两两,三盆五盆 ,植于房前屋后,每到春节后,二三月,满园兰香。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山川,人们不再为生计而发愁,城里人下乡去选买兰花已是盛行。那时,乡村别院,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种有三五盆兰花。人们如旅春风,生活充满了情趣。于是,一些在改革开放中挣了钱的人;和一些有固定收入的人;在单位上班的人;和一些公务人员就去乡村山野人家,买上一株两株美丽的兰花,带回家中,种于阳台窗前,以陶冶情操的方式,传承了兰文化。于是,更有对兰花文化深入了解的艺兰者出现了。比如,他们翻阅了古章兰艺,发现传承几百几千的珍稀兰花中,认识了兰中梅、荷的花品。于是就争相寻找古籍兰章,最终,“洁白无瑕的素花被大家追捧。”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很多人因为“爱好”兰花而挣了很多钱。正所谓“爱好挣钱”的养兰方式。不凡有些人因“爱好”养兰而挣钱而娶了老婆,修了新房子,买了摩托车。
那时,一个下山新品兰花的出现,就可以被那些“兰花爱好者,收藏者”以高价买走,而当时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兰家也纷纷来到大陆,在乡村山野,坐点收集中国珍稀兰花品种。在各市各县,逐渐形成了兰花市场。兰市,就成了淘金之地,于是,第一批兰花“经纪人”就出现了,就是后来大家所谓说的兰花“串串。”1987年1月8号《中国植物学协会兰花分会》成立。《中国兰花协会》在广州陈村花卉市场成立。作为省市县第一个成立《兰花协会》的是四川邛崃县(现为邛崃市)在1987年3月8号成立了。《邛崃县兰花协会》的成立,立刻引起了兰界的关注。相继而来的是彭县(现彭州市)1989年也成立了《彭县兰花协会》等等。1983年到1993年,这10年,在兰花界称养兰为“爱好挣钱”。
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兰花买卖盛行,兰世如日中天。红红火火的兰花经济,和逐渐形成的兰花市场,兰市也越发猛劲。那时,大西南地区会南方沿海地区,在花卉市场中,兰花经济的比重,是超越了任何花卉市值的。一棵珍稀下山兰花从几块钱,几经转手,就可以卖上几千、甚至几万也不足为奇。那个时期,一个公务员或上班职工的工资才一百块钱左右。而一棵春剑红花可卖两千多一苗,一棵牙黄素花可以卖上万元。普通春剑素也会卖到三千一苗。更有广东墨兰矮种中透艺草(达摩)卖到两百万一苗也有之,台湾兰市就走在大陆前面。于是,兰花第一次开始有人以“投机”的方式进来了。所谓“投机”,就是“热钱”,热钱进入兰花行业,赚一把就逃的方式,正在各地悄悄开始,许多企业老板悄悄涉入兰花行业。于是,在1994年四月,因为热钱的“投机”,兰市讯速登高,又讯速下跌。兰市也就开始迅速翻牌,市价垮落,进入冰冻期。于是,低迷的兰市对市场打击很大,一直磨磨合合。到2000年。


在这10年中,兰花市场又慢慢起步发复苏,各地成立兰花协会也越来越多。兰市开始健康发展。当兰市开始热起来之后,兰花品牌日益增多,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那些曾经的素花市场,红花市场飙升不太明显,而奇花、梅、荷、瓣型、双艺、复色、蝶花市场迅猛崛起。那些曾经的“热钱”投资者又盯了过来,于是那些“投机”者任然就以热钱为目的迅速进入兰市。有的珍稀兰花从几万的价格迅速拉高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价位。这次和1994年的热钱同出一辙,而且比之前更猛烈。到2006年5月,第一批“投机”的热钱赚得盆满钵满,就迅速抽走了。2006年秋开始,至2012年春,因为兰市受“投机”热钱的影响,兰花市场一片哀鸿。兰市又进入了低迷期。这12年,我们把兰市视为“投机”挣钱的时代。
2012年以后,我们看到过的兰市,有着血流成河景像,虽然逐渐被埋没,但兰市仍然满目疮痍。然而,中国三千年的兰文化,这么深的文化底蕴,怎么会被这样的两个回合所击倒?那些孜孜不倦的爱兰人却大有人在,那些坚爱兰花的人继续引种收藏。这些受千年兰文化熏陶的人,他们以“兰花为事业”而坚持了下来。2013年开始,兰花荷瓣市场从低价位到上升起来过程中,她、他们不辞辛苦,终于挣到了属于自己坚持下来而挣的钱。而挣得最多的有上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有上亿的,2013年到2014年,兰界称之为“荷瓣年。”到2020年,以兰花为产业的兰市市值已达到500亿元。逐渐形成兰花区域经济。最为活跃的以云、贵、川、渝四地,和沿海兰花产业化为经济基础,为兰花经济板块搭建了不可磨灭的“兰花经济型”。于是,有人这样说,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在兰界是“爱好挣钱”。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这10年,兰界称之为“投机挣钱”。
到了2012年以后,这10年,兰界称之为“兰花产业挣钱”。于是就有了某某“兰业”;“某某兰业公司。”私家“兰业”的出现。这一出现,更进一步的证明了兰花经济在变化中健康地发展。也就是说,即使有热钱进入兰花行业,对造成兰市不利益影响也是有限的,不会造成大面积价格影响。同样,兰市的价格也有了健康的上涨和下跌过程,不会造成兰花市场的重大灾难。因为,现在的兰花市场是以“产业挣钱”为目的模式在运行。能影响兰花行情的不再是“热钱。”而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时局而定。2020年,九月二十号以后,兰市忽然下跌,很多人就回想到2006年的场景,大家都在猜想,会不会像2006年那样跌价呢?
于是,大部分买兰花的停止了购买,卖兰花的大部分停止了出售,兰花市场成了观望阶段。于是,那些兰花名品数量巨大的开始跳水,有一落千丈之势。然而,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大家没有看到2006年的跌价场景。于是,兰市又开始软软的上涨价了。买卖又开始悄悄进行。
今天,我们走过兰市四十年,我们经历了三次特别大跌价,还有小的兰市起起伏伏,而到目前为止,兰市正进入第四次调整期。这不是“投机热钱”的原因,而是受到国际国内时局的影响,和疫情的影响。如果形势好转,第四轮调整期会很快过去,兰市就会健康发展下去,我们的兰花事业会以最健康的方式发展下去。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0

农海锦鲤

2022-05-14 23:34

真得太美丽了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4692

2022-04-17 06:13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473

2021-05-06 06:45

说的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584

2021-05-06 05:21

好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606

2021-05-06 04:02

习主席万岁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51

2021-05-05 06:44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nlng。

2021-05-03 17:04

兰花很可爱!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13

2021-05-01 20:33

这兰花开的真美赞赞赞赞赞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村中兰花种植场

2021-04-30 05:46

从“爱好挣钱了”到“投机挣钱了”再到“投资挣钱”。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14

2021-04-27 20:09

讲的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