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韭菜菌核病是韭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普遍发生,露地、保护地栽培韭菜均可危害,保护地栽培重于露地栽培。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直接影响产量。
主要症状
通常受害植株叶片及花梗先端变色,逐渐延及下部。使整株部分或全株下垂枯死。从土中拔起,地下部变黑腐败,后期病部灰白色,内部长有白色绒状霉,并混有许多黑色菌核。菌核多分布在近地表处,呈不规则形状。并有时数个合并在一起。
韭菜菌核病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温度15~20℃,相对湿度85 %以上。近期温度偏低,导致韭菜大棚气温低,通风时间少,为病菌营造了最适宜的低温高湿条件,韭菜菌核病开始快速侵染。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以充分腐熟有机肥为主,均衡施用氮、磷、钾肥,配合叶面喷施蔬菜壮茎灵,可提高韭菜吸水吸肥能力,促使植株长势健壮,抗病性增强。及时改善田间排灌系统,以防止田间积水和受涝,保证韭菜生长环境良好。
及时喷药,预防菌核病为害。可使用针对性进行喷施防治,连喷2~3次,间隔7~15天用药1次,并使用新高脂膜混合使用,以改造高毒农药为中毒,中毒农药为低毒,低毒农药为微毒,降低每亩用药量,多倍提高防治效果。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