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醴陵市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和超级稻推广工作作个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醴陵地处“一部一带”交汇点,“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结合部,是“湖南东大门”最前沿。国土面积2157.2平方公里,耕地55.9万亩,辖23个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示范区,总人口106万,农业人口63.47万。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生产大县和第一批“中国油茶之乡”。201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80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4元。
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安排部署,我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组织精干力量,集成关键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全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转化应用和农业科技服务与示范,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目前,我市现代农业步伐不断提速。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7954户(个),流转耕地34.89万亩,占耕地面积62.4%。二是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由单纯的水稻生产向蔬菜、瓜果、稻田综合种养等产业并重。三是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农机总数量达到17.58万台(套)、总动力118.4万千瓦,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3.04%。机耕、机收实现了全覆盖。四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水稻、蔬菜、经济作物每亩的经济效益比前三年平均效益分别提高6%、11%、15%以上。五是超级稻推广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425.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4.9%,268个农业村实现超级稻全覆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五抓五到位”:
一抓组织领导,确保管理到位。在行政层面,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财政、农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写名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农业农村局,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总调度,包括实施方案制定、资金保障、人员调配等;在技术层面,聘请了万名工程专家团团长任顾问,成立了以原人大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乔德良任团长,科教分管副局长、总农艺师为副团长,农技中心、科教、粮油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服务专家团,从技术上进行总把关。
二抓队伍落实,确保责任到位。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按照“包村联社入户”原则,实行技术包岗到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专项从全市农业系统中择优遴选了21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三农”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农业科技人员,按1对1或2对1的方式与服务主体实现无缝对接,开展对口、定点、全程科技服务。其中高级农艺师8人,农艺师13人,涵盖农学、经作、蔬菜、植保、土肥、种子等专业。超级稻推广,每村明确一名技术负责人和一名行政负责人,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抓关键技术,确保效果到位。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稻田+”高效种养、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瓜食蝇综合防控、早春蔬菜育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茶叶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葡萄灰霉病防控、瓜蒌组培育苗、菊花高效栽培、油葵高产栽培、红薯高产栽培、黄桃套袋、醴陵玻璃椒高产栽培、花生苗人工培育等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超级稻推广主要抓“七化”建设(品种优良化、育秧标准化、栽插规范化、施肥配方化、管水科学化、防控专业化、全程机械化),形成了一批适合醴陵、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和方案,有效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如醴陵玻璃椒201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把醴陵玻璃椒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安排农技人员定点服务玻璃椒基地开展品种提纯复壮。
四抓方式创新,确保服务到位。根据农事操作季节以及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服务,帮助种植户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践行“一次呼叫、两小时到位、全程跟踪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提高农民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和农技推广项目资源,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发布农情信息,指导农业生产。推介中国农技推广APP、湘农科教云APP,拓宽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学习渠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今年7月上旬,我市遭遇五十年罕见的重大雨情汛情,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1.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19亿元。我们迅速组成了22支灾后技术服务小分队,指导农民生产自救。共发放《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手册1.25万本,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群发技术信息3.8万条,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4100多个。
五抓亮点打造,确保示范到位。如:农业科技人员与醴陵市洪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菊花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在形成一套成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基础上,今年的生产模式由去年的400余亩扩大到了600多亩,不仅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26户8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还以技术入股到渌口区三门镇白石村菊花高效栽培基地,技术入股收入突破8万元。花生苗培育基地,农业科技人员与基地负责人在攻克人工培育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向国家专利局成功申请了三个专利,其中一个为发明专利,二个为实用型专利,目前,国家专家局已受理,正在评审之中。
下阶段,我们就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迅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加大督查力度,全力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服好务。
醴陵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7月25日
转发0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