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记者李伟民 湖北江陵台赵晶 郑文刚 甘肃酒泉台贾鲁欣 安徽肥东台程胜)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当中头脑灵活,敢于打破陈规,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他们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领周边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全国已经有超过1500万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如何深耕“三农”领域的?又是如何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
在湖北省江陵县白马寺镇金剅村,村民张祖珍正在两百多平方米的大棚内摘香菇,身上的篓子很快就被新鲜的香菇填满了。
张祖珍:去年稻子割完以后就开始搭棚,整个生产期大概要六个月。目前为止搞了万把斤香菇,看起来还可以。
张祖珍说,搭棚种香菇,不仅种植简单易学,经济效益还蛮不错。今年张祖珍总共收获了两茬香菇,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万元。
张祖珍是村里的贫困户,菌棒全部由江陵县城一家食用菌种植公司免费提供。王平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
王平:发出去的菌棒已经达到我们承诺的标准,每个菌棒生产两斤香菇,贫困户和合作社通过我们提供的菌棒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保证贫困户有收成。
王平也是一名有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自己在运用技术致富时,也没有忘记带动当地的其他贫困户。他告诉记者,由公司提供菌棒,江陵当地的贫困户在种植香菇时,风险就可控了。种出来的香菇,企业还负责全部按保底价收购。从去年开始,周边已经有一百来户乡亲加入了公司开办的合作社,种起了香菇,一个大棚就能给乡亲们带来一到两万元的收入。企业的技术总监杨青平说:
杨青平:贫困户的香菇直接拿我们公司,保底价三块五,然后分类卖给大型贸易市场。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西一村2组村委会主任李林看着今年自家丰收的藜麦,感慨万千。去年5月,他从镇上农技站得到消息,藜麦耐旱、抗寒,正适合大西北的气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种植了1亩试验田。没想到一年过去,一亩地的收入达到了2900元,比玉米多700元,效益非常可观。
李林:今年到现在我们只浇了两次水,已经能收上东西了。另外相当省工,没有大的投入,铺个膜、点个籽,用的化肥也相当少。
藜麦试种成功后,他与甘肃兴基农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做起了订单农业,销路不愁,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今年,不仅全村种植了200多亩,而且全镇推广种植了1000多亩,成为清水镇的特色产业。
李林:我们这个地方缺水,适合种藜麦,投入少收入高,浇水的过程中要薄浇浅灌,水浇的深了容易引起倒伏,影响产量。
李林只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目前,肃州区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00多人,全部活跃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安于现状,敢折腾不怕失败,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今年35岁的吕龙,家住清水镇清水村1组。早在2011年,他就开始种植制种玉米。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也是瞎干、蛮干,损失不小。后来,他跟着当地农业部门的农技培训班学习,自己研究出了独特的密植技术,能够使每亩地增产200到300公斤。
吕龙:我一亩地能多种1000株玉米左右,产量肯定能上去。
如今,吕龙已经从不会用化肥的“新人”,变为了村上的一名农技员,不仅帮助乡亲们防治病虫害,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外,还搞起了针对玉米的科学研究,用自己的成果造福村里的群众。
吕龙:通过这几年的科学技术培训和自己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制种玉米想要增产,首先要做到根据品种的不同适时调整密植方案,其次要进行科学的配方施肥,在田间管理方面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发生、蔓延。
在安徽省肥东县,杨庆龙是县里首批职业农民学员,2014年取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杨店乡大夏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植杭椒,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杨庆龙:太小了不能摘,挑大的摘,头不能摘,因为有保鲜度,全国各地发。
这是职业农民杨庆龙在指导工人们采摘杭椒,每到杭椒采摘的季节,杨庆龙都会走进大棚给员工们讲解采椒技巧。
60多岁的程远珍是当地的扶贫户,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每到辣椒采摘季节,需要人手,杨庆龙都会让程远珍来大棚干活。程远珍说,自己现在不仅有了收入,还掌握了新的种植技术:
程远珍:国家扶贫政策对我家非常有益,生活能慢慢变好,我们到这里来干活,国家还给我们经济补助。
安徽省肥东县农业部门在扶贫过程中,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首先培育一批农业经营能人,同时配套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园,让农业经营能人进驻产业园,再加上农业技术入股,土地入股,户贷企用等多种形式,让当地的扶贫户从中获得收益。职业农民汤继凤说:
汤继凤:贫困户种植作物,我们有技术指导,还帮忙销售,然后工资有分红。
肥东县农委党组成员岳德连介绍,2014年以来,肥东县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的达到751人,其中创建的各类经营主体两百多家:
岳德连:目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已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极为关键。
张桃林:当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2000万,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占75%以上。新时代新任务,需要他们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更好地发挥重要骨干引领作用。
张桃林表示,未来,农业农村部将力争破除人才瓶颈,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道路。
张桃林:到2022年,职业农民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地普遍确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与引领小农户发展相衔接的职业农民制度框架,职业农民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作用发挥更加突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