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

高素质农民创业孵化

2025-07-22 11:1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带头人:“苹果痴”张育珍的职业农民之路

人物简介:从普通农民到产业领航者

张育珍,1967年生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朱牛乡东化村,共产党员,大专学历,深耕苹果产业34年。作为陕西省第一批高素质农民、高级农艺师、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他用30余年的坚守,从领办果业协会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从95户发展至2898户,种植规模从189亩扩展到21689亩,社员人均纯收入从286元跃升至28698元,辐射山东、山西、甘肃等32个地市200多个村,带动49000多户农民增收。他扎根田间、痴迷苹果,被乡亲们称为“苹果痴”,却始终以“农民”自居,用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诠释着新时代职业农民的担当。

产业深耕:从技术服务到品牌化运营

起步:免费服务解农忧

上世纪80年代末,洛川苹果种植规模扩张,果农对技术的需求迫切。张育珍创办“天资源粮果技术服务部”,免费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信息,用实际行动践行“农民需要,技术就免费”的承诺。

突破:打造有机苹果标杆

2008年,依托《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契机,张育珍在技术服务部和果业协会基础上,成立洛川育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首创陕北有机苹果生产模式。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企业+窗口+理性”为模式,聚焦高质量生产,其培育的“洛川育兴”牌有机苹果因无残留、口感佳,在2011年杨凌农高会上,12头一盒的苹果拍出300元“天价”,成为行业标杆。

辐射:搭建职业农民成长平台

2018年,张育珍牵头成立延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打造国家级优秀田间学校,累计培训全国高素质农民2800余名,接待海内外学习者1200余人、研学团队2186人次。疫情期间,组织480余人参与抗疫,捐献物资及现金超300万元,开展技术服务120余次,足迹遍布内蒙古、河南等地。

科技赋能:用创新重构苹果产业

技术创新:从种植到管理的全链条突破

- 高效种植模式:首创“22522*5”矮化栽培方式,节省成本且便于现代化耕作;推行“三创模式”(当年栽植、带果栽植、当年收益),实现三年回本,打破传统种植局限。

- 智能节水技术:研发高压微喷模式,通过手机一键启动替代百人劳动力,大幅提升效率。

- 低成本授粉方案:创新授粉技术,单亩一次性投资不足20元即可解决永久授粉问题,按陕西1754万亩果园计算,年节省成本超35亿元。

- 土壤修复实践:独创“看叶子、摸条子、分位子”土壤诊断法,精准满足作物需求,成为中国“新农人”技术创新典范。

品质溯源:让苹果“有据可查”

投资17万元研发防伪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地、生产过程、投入品及生产者信息,实现“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透明,为品牌安全筑牢防线。

持续精进:终身学习的“职业农民”

- 1989年自学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专业,系统学习农业知识;2015年通过农业部考核,获评高级农艺师。

- 30余年间自费赴山东、甘肃等地考察技术,赴广州、福建等省市调研市场,足迹遍布国内外上百次,向果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积累了果园管理、电商运营等全方位经验。

- 结合学习成果推出“高校密植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推动产业从“小经营”向“大思维”转型,实现“规模化种植、统一化经营、理性化管理、溯源化安全、计划化销售”。

互联网思维:让苹果“乘云而上”

张育珍提出“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的理念,构建“云端平台+现代化管理+全渠道销售”的一体化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定量供给、降低成本,依托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让洛川苹果依托数字技术“飞”向全国。他始终坚守“做良心产品”的初心,计划推进团队养老保险、子女就业及二三产业融合,力争“让农民成为光荣的职业”。

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到带领数万人增收的产业领航,张育珍用“苹果痴”的执着,书写了新时代职业农民的责任与担当——他是农民,更是让农业焕发新生的“追梦人”。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