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是一种有效的品种改良方法,它在动物的新种制备和遗传改良中有着重要作用。杂交能够将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个体或群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通过杂交可以形成具有遗传变异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可以继续稳定繁衍下去,就有可能形成有遗传变异的品系乃至新的物种。杂交品系的建立和研究在进化和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把杂交品系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鱼类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杂交可分为远缘杂交(种间或种间以上的杂交)和种近缘杂交两大类。作者实验室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验成果,包括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建立了异源四倍体鲫鲤品系、同源四倍体品系、二倍体鲂鲌品系以及鲂鲴、鲫鲌等多个远缘杂交群体,并把它们应用到生产中培育了优良的三倍体鱼(如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鲫2号)和优良的二倍体鱼。在理论上,近缘杂交也可以形成杂交品系,并通过选育将杂交品系中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应用到生产中。在鱼类中利用近缘杂交来建立遗传变异品系并用之于生产实践中的报道较少。日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和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都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染色体数都为100。日本白鲫体色为白色,具有体背高、头部小、尾柄短、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红鲫体色为红色,具有抗逆性强、肉质甜而鲜嫩等优点。日本白鲫虽然生长速度快,但是肉质欠佳;红鲫虽然肉质甜而鲜嫩,但是生长速度比不上日本白鲫,另外,红鲫的红色体色在消费方面受到限制。怎样培育一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体色为灰色等优点的优质鲫鱼,是作者实验室研究的目标之一。
通过多组杂交组合我们最终选择日本白鲫和红鲫作为亲本来生产优质、高产的新型鲫鱼品种。白鲫和红鲫属于鲫鱼中的两个品种。这两种鱼的染色体倍性已经确认为都是二倍体鱼(2n=100)。目前还没有白鲫和红鲫进行杂交的报道。相比其它杂交组合,日本白鲫和红鲫的杂交具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杂交后代整合了父母本体形优美、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抗逆行强等优良性状,而且两性可育,其自交后代并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图1 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外形
(A) 红鲫; (B) 日本白鲫; (C) 反交组合; (D) 合方鲫
合方鲫品系选育工作主要在位于湖南师范大学校内和望城区乔口渔场的“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进行。合方鲫的母本日本白鲫和父本红鲫均来源于“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经5代选育后的稳定品系。
合方鲫培育技术路线为,以日本白鲫和红鲫为亲本,对它们进行选育,经过5代选育获得稳定的品系后,以日本白鲫为母本,红鲫为父本,经杂交后获得合方鲫F1,对所述的合方鲫F1进行饲养,通过对合方鲫F1的外形、倍性、生长性能等进行选育,筛选出外形一致,经济性状稳定、两性可育的二倍体合方鲫F1;然后以两性可育的二倍体合方鲫F1为对象进行培育,当其达到性成熟年龄时,在繁殖季节,选择腹部膨胀、轻压能挤出卵粒的雌性合方鲫F1作为母本亲鱼,选择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的雄性合方鲫作为父本亲鱼进行自交,制备合方鲫F2。
原始亲本日本白鲫和红鲫从鱼苗培育到种鱼每代需经历一年,4次选择。每次选育的时间分别为3月龄,6月龄,9月龄及12月龄,对应的选择率分别为50%,50%,10%,10%,总选择率控制在0.3%以下。
合方鲫外形综合了双亲的体型特征,表现出杂交特性,体色似土鲫鱼,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苗种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快;受精率可达90%以上,孵化率在80%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采用蛋白含量为32%的配合饲料进行养殖,一龄合方鲫成鱼平均体重可达350g以上,与母本日本白鲫生长速度较为接近,快于父本红鲫;合方鲫生产性能稳定,不同批次鱼、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养殖的主要外形特征无显著差别,群体内个体间体重变异系数低;合方鲫肉质鲜嫩,水份低,口感好。
图2 合方鲫外形
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依托“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湖南省鱼类遗传育种中心”,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可大规模开展合方鲫的繁殖育种生产。
图3 合方鲫新品种认证证书
对比养殖结果显示:合方鲫苗种存活率在83%以上;平均生长速度与母本日本白鲫接近,比父本红鲫快;不同批次合方鲫外形特征稳定;群体内个体间体重变异系数均低;另外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合方鲫耐低氧能力强,很少出现“泛塘”。
近年来,合方鲫已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示范养殖,养殖户普遍反映合方鲫养殖效果好。
图4 丰收的合方鲫
转发0评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