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番茄“酱油果”是指果实表面有黑褐色斑块,病斑大小不一,仅发生于果皮,果肉不受影响,质地坚硬、不变软。多从果肩开始发病,初期斑块颜色淡,很难被发现,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微凹陷。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但大多数到果实转色期才被发现,需要大家准确识别并提前预防!
目前,发生的酱油果表现症状都非常相似,但是发病原因却有很多,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会引起番茄发生“酱油果”呢?
(1)缺素 缺钙导致番茄果皮细胞壁硬度,果皮变薄,易感染病菌。土壤缺硼或氮肥过量会导致硼吸收受阻,造成番茄运输组织发育不良,番茄红素、磷钾运输受阻,从而导致酱油果的发生。
(2)湿度过大 秋冬茬番茄发病严重,此时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棚室发病严重,同一棚室内前脸处发病严重。
(3)番茄红素合成受阻 氮肥过多,磷钾肥施用过少,或者是在温度条件不适宜条件下,如遭遇高温37℃以上或低温8℃以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番茄红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番茄果实着色不均,出现酱油果现象。
(4)病毒病 由于果实感染病毒病而导致发生酱油果,往往这种情况下叶片凹凸不平、畸形等病毒病症状,并且一般会在某一片区域发病重,周围轻,既有一个发病中心。
酱油果防控措施
(1)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及过量的钾肥,在果实膨大期可及时喷施钙、硼肥。
(2)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番茄转色期白天温度应可控制在24℃,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另外,要注意加强棚室的保温,尤其是大棚前脸处,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棚内湿度。
转发0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