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媒体上关于一些地方的少数贫困户打麻将、坐等着政府送钱送粮,为了争当贫困户拒绝异地搬迁的报道后,觉着当务之急要唤醒农民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朱晓进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指向,是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乡村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人的现代化。朱晓进认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也就是5亿多农民,如果他们没有对乡村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乡村振兴很难实现。
乡村振兴的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此,有些人认为,老百姓外出打工有钱了、乡村脱贫了就算乡村振兴了。朱晓进认为这种理解比较片面。他说,乡村振兴应该是:乡村要养一方人、富裕一方人、幸福一方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发展乡村产业,通过产业留人、就业留人,让乡村有活力、有人气。“可现在不少地方的乡村依然是‘三留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和有本事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或到城市创业,其结果就是城乡差距拉大、城乡统筹发展难以实现。”
朱晓进曾就乡村振兴到苏南、苏北进行过调研。苏南城镇化率较高,城乡统筹发展较好,乡村土地流转率较高,农民创新就业的较多,乡村自然有活力。苏北则差距较大,农民大都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就业的较少。究其原因,朱晓进认为主要是:乡村产业不发达,农民在乡职业发展前景渺茫;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不高;农村环境和生活便利条件整体较差;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乡村治理机制中缺少有效维系“乡情”的功能,等等。“结果就是现在有些乡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是各干各的,缺少凝聚力和共谋发展的精气神。”朱晓进说。
乡村如何凝人心、聚人气、振精神,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迫切需要破解的问题。朱晓进建议,为回乡创业农民提供用武之地,让农民看到在乡职业发展的前景。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是产业振兴。要根据乡村新的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对本乡本土的青年和中老年农民分别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了就能用,用了能挣钱。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才能够吸引青壮年农民留在乡村,乡村“三留守”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缓解。
“吸引农民回乡创业,还要创建农村的宜居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朱晓进表示,有些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不愿回乡,原因之一就是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和生活便利条件较差。因此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乡村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提高乡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民在乡村安居乐业。
朱晓进认为,凝人心、聚人气、聚精神,还应加强乡村治理。他特别强调不应照搬照抄城市治理模式,而应建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注重与乡土文化传统对接,注重法治、德治与“情治”的融合。应重视以礼俗文化为依托形成的乡村商事制度,使乡村治理更具有人情味,从而提高村民对乡村治理的参与程度。要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情治”功能。通过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营造“乡情”氛围大有裨益。
“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场崭新革命,同时也是农民走向人的现代化的一场自我革命,农民必须在这场革命中切实提升精神风貌。”朱晓进特别提醒,要摒弃部分农民身上存在的“争当贫困户”“等人送小康”的心态,必须引导他们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亟须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立自强、向上向善;加强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其内心植入深深的“乡土梦”和进取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乡土才能成为“热土”。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
转发5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