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还没种就加价预售了”“他种得安心、我收得放心”……产粮大省安徽近年来不断调整优化粮食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今年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过半的跨越式发展,让种粮农民和用粮企业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秋收在即,望着沉甸甸的稻穗,鲍峰曾经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今年水稻长势不错,预计亩产量能达1100斤,跟去年差不多!”安徽省桐城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峰说,两个多月前,这里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水稻受灾严重。“多亏了及时排水、补种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才保住了好收成。”
更让鲍峰安心的是:3000亩水稻在种植前就预售一空。
按照鲍峰和大米加工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鲍峰负责种植优质水稻,而企业则承诺,以高于普通水稻15%到25%的价格收购。“吃了‘定心丸’,才有底气种好粮。”鲍峰说。
“发展优质专用粮,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省要求各地选准适合本地的优质水稻、小麦品种,推行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订单化收购、品牌化营销的经营模式,助农增收。
据吴志伟介绍,今年安徽省投入近3亿元发展优质专用水稻生产,提升水稻生产品质。据初步统计,全省优质专用水稻面积为1868.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7.6%。
作为一家大米加工企业,安徽省桐城青草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三年前,这家公司开始“牵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探索紧密型的产销对接关系,订单种植面积从不到2000亩扩大到今年的5000亩。
“生产基地负责种好粮,我们就有了稳定的粮源,可以专心致志生产优质大米。”桐城青草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晖说,优质大米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八成左右,下一步该公司将扩大订单生产规模。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同时生产水稻、小麦两大主粮,去年粮食总产810.8亿斤,居全国第4位。记者采访了解到,不仅水稻,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同样占据“半壁江山”。
2019年,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229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3.4%。全省31个小麦主产县均建立5万亩以上单一品种种植单元3个至5个,均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管理方式”要求,实现了单一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说到今年的小麦收成,涡阳县高炉镇种粮大户冯辉打心眼里高兴:500亩小麦在种植前就预售了,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5分钱。
“以前小麦品种多,摸不清哪些品种优质高产,我就混合着种,思量着总能碰到好的。结果一年忙到头,种出来的麦子卖不上好价钱。”冯辉说,自从和用麦企业合作后,优质专用小麦不愁卖了。
“优质粮卖高价,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的体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市场对优质粮的需求越来越大,倒逼各地加快改革步伐,在粮食生产、加工等环节挖掘潜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2500万亩以上;沿淮淮北地区主攻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种植……安徽省近日下发2020年秋种“任务清单”,对优质专用小麦作出新部署。“我们将以‘提质量、促专用、增效益’为抓手,聚焦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开发,着力为产销衔接搭建桥梁和纽带,推动皖粮产业升级。”吴志伟说。
转发0评论23